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对场地()产生影响的场地条件。A.地质灾害B.地震效应C.地基失效D.地壳稳定2.强震观测数据表明,()在震中区存在饱和现象。A.峰值位移B.峰值速度C.峰值加速度D.反应谱长周期谱值3.在地震安全性评价Ⅱ级工作中,对于非基岩场地,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中的控制性钻孔数量应不少于()。A.4个B.3个C.2个D.1个4.不同级别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对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工作有不同要求,其中,()级工作不需要进行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A.ⅠB.ⅡC.ⅢD.Ⅳ5.对于Ⅱ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进行土动力试验的土样包括场地钻孔揭示的()。A.有代表性的土层B.有代表性的土类C.每一土类D.每一土层6.对地震安全性评价Ⅱ级工作,在工程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中,若场地覆盖层土层厚度小于100m时,控制孔深度应达()。A.基岩B.剪切波速700m∕s处C.基岩或剪切波速不小于500m∕s处D.基岩且剪切波速不小于500m∕s处7.某工程场地为冲洪积平原,覆盖层较厚,基岩埋深大致相同,场地上曾发生过大地震砂土液化现象。在已知地层岩性的情况下,为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应重点确定()。A.地表地形B.土层覆盖厚度C.历史地震影响烈度D.地下水位8.钻孔柱状图的比例尺视()而定,一般为1:1000至1:100。A.土层厚度B.土层结构复杂程度C.场地类型D.场地面积9.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中,对于可能液化场地,应获取()等场地资料,以进行场地液化判别。A.地下水位,砂土液化层标贯值及粘粒含量B.地下水位,砂土液化层标贯值及剪切波速值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C.地下水位,剪切波速值及粘粒含量D.剪切波速值、粘粒含量及砂土层标贯值10.在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计算公式Vse=d0/t,t=中,d0是计算深度,实际计算中取()。A.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B.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大者C.覆盖层厚度D.20m11.某场地覆盖层厚度为78m,现场钻孔剪切波速测试结果是:地表下0~5m的剪切波速为147m/s、5~12m为160m/s、12~15m为240m/s、15~20m为=300m/s,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该场地类别为()。A.ⅠB.ⅡC.ⅢD.Ⅳ12.通过室内实验分析确定动剪切模量和等效阻尼比随应变幅值变化关系,是为了考虑()对不同强度地震动的影响。A.土体的动力特征B.土层波速值C.地震输入界面D.覆盖土层厚度13.日本地震烈度表中,最高烈度等级为()度。A.ⅦB.ⅨC.ⅩD.Ⅻ14.在进行历史地震对场地影响分析时,如果烈度记载与由基于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的烈度值不同,应()。A.以计算值为准B.以实际记载值为准C.取两者平均值D.任取一值15.根据统计,在相同震级的情况下,()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A.峰值加速度B.峰值速度C.峰值位移D.地震动持续时间16.给定峰值加速度Y的衰减关系㏒Y=C0+C1M+C2M2+C3㏒(R+C4ec5M),根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衰减特征,各系数应满足条件()。A.C1>0、C3>0B.C1>0、C3<0C.C1<0、C3>0D.C1<0、C3<017.在我国地震活动强烈地区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应选用()。A.不考虑地震动大震近场饱和特征的圆模型衰减关系B.考虑地震动大震近场饱和特征的圆模型衰减关系C.考虑地震动大震近场饱和特征的椭圆模型衰减关系D.不考虑地震动大震近场饱和特征的椭圆模型衰减关系18.在某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Ⅱ级工作中,近场区范围可能为工程场地外延()的范围。A.5㎞B.15㎞C.20㎞D.30㎞19.地震烈度和峰值加速度的统计资料显示,地震烈度为Ⅵ度时,峰值加速度分布在10㎝/s2至接近1000㎝/s2的区间,这里峰值加速度800㎝/s2对应的地震是()。A.近震、小震B.远震、大震C.近震、大震D.远震、小震20.1978年,美国ATC3—06定义的有效峰值加速度EPA为5%阻尼比的加速度反应谱在∑i=1n(di/Vsi)第3页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