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教案(第一课时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概述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2、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的学习,使学生客观的认识生命现象,建立科学的世界观。(2)通过对细胞分裂图象的观察、学习以及绘图练习等活动,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能力方面通过对细胞周期内染色体变化图象的观察,培养学生视图、分析、判断等能力。【教学重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3)有丝分裂的意义。【教学难点】(1)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2)以动态观点去理解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录像:细菌的分裂生殖过程。提出问题: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通过什么方式繁殖?多细胞生物由小长到大的原因是什么?比如,一个成年人就是由大约1014个胞构成的。大家想一想,每个人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那么,这一个受精卵细胞怎么才能形成1014个细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细胞增殖问题。通过刚才的录像我们可以看出: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周期性。下面我们首先学习一下关于细胞周期的知识。新课教学:一、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提出问题:什么是细胞周期呢?(教师出示细胞周期示意图。)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一周期实质上包括了细胞分裂的准备阶段——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的实施阶段——分裂期。提出问题: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细胞周期可以用一个圆来表示,那么是不是圆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作为细胞周期的起点呢?你可否说出一个细胞周期的起止点?出示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比较表。提问:是不是每种细胞分裂持续的时间都相同?提问:大家仔细看一看,细胞周期在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分配是否平均?有什么规律?教师小结:不平均,分裂间期占用的时间远远多于分裂期所占用的时间,分裂间期占用了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而分裂期只占用了5~10%,这就是细胞周期的特点。细胞周期的这一特点充分说明了分裂间期这一准备阶段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分裂间期为分裂期的进行做了哪些准备?(出示细胞分裂间期示意图)讲述:从间期的整个过程来说,我们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出示间期结束时与开始时的比较画面,并提示学生观察。)提问:我们再看一看,细胞核内的一条染色质长丝经过间期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间期开始时的一条染色质长丝变成了连在一起的两条染色质长丝。图像上的这种变化我们可以用染色体复制来加以描述。当然,此时的染色体还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提问:染色体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回答:DNA和蛋白质。)染色质的成分为DNA和蛋白质,分裂间期的染色体复制也就包含了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从图像上看,原来的每条染色质长丝都形成了两条一样的染色质长丝,并且这两条长丝是连在一起的。这说明原来每条染色质长丝中含有的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了两个DNA分子。因此可以说,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准备好了双份的DNA分子。我们已经知道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那么,这双份的DNA分子是怎样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细胞分裂期是怎样进行的。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学习,人为地把它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下面我们就先来看前期是怎么进行的。(教师播放分裂前期的动态画面并指出观察的重点: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的变化以及细胞结构的变化。动态画面停止后,出示前期结束时与间期结束时的比较画面,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讨论。)提问:细胞核中的染色质长丝发生了什么变化?(回答:细长的染色质长丝变成了染色体。)讲述:从图像上大家已经看出:经过前期的变化,染色质长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形成了染色体,所以细胞分裂前期的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此时的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