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教案课时1课题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授课时间课型新授授课班级知识技能1.读“1月、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2.读“亚洲季风图”,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说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形成及特征的异同点。过程方法通过读图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教学重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和季风形成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月、7月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变换;西南季风的成因。知识回顾:假设一:地球不自转、阳光直射赤道(地球不公转)、地表均一——形成环流假设二:地球自转、阳光直射赤道(地球不公转)、地表均一——形成环流假设三:地球自转、阳光不直射赤道(地球公转)、地表均一——产生季节性移动【课堂探究】地球不自转、阳光直射赤道(地球不公转)、地表均一这三种假设都是不符合事实的,真正的事实是:地球自转、阳光不直射赤道(地球公转)、地表也不均一。那么在这种事实情况下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又是怎样分布的呢?【活动探究一】1.请结合图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1)观察图可知,陆地面积:北半球南半球,且海陆相间分布。(2)依据物理学知识可知,由于差异,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均比海洋。(3)读图,由于冬季欧亚大陆降温→气流→近地面形成(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4)读图,由于夏季欧亚大陆增温→气流→近地面形成(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结论: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表格总结:时间气压中心分布被割裂的气压带七月份亚洲大陆北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一月份亚洲大陆北太平洋冰岛低压北大西洋【活动探究二】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请结合下图对“季风环流”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1.读图分析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空气是怎样流动的,为什么这样流动?2.东亚地区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为什么?3.读图对比分析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差异季风区成因冬季风(一月)夏季风(七月)分布地区源地风向源地风向东亚季风区蒙古、西伯利亚副热带太平洋南亚季风区蒙古、西伯利亚赤道附近印度洋:【课堂练习】练习一: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用心爱心专心1一月七月(1)此图表示的是月的季风图,E的风向为,F的风向为。(2)A、B、C气压最低的是。(3)E季风的成因是,F季风的成因是。练习二: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甲图是_______月的季风图,乙图是__________月的季风图。(2)图中A箭头代表______风,来源于________,具有的_______性质,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3)图中B箭头代表_________风,其影响范围主要是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形成的,由于来自__________,因此具有高温高湿的性质。练习三:(1)这是什么季节?(2)上海地区盛行什么风向的季风?天气特点如何?(3)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如何?【课堂总结】:【课后作业】完成新课堂《大气环境》选择题16、17,综合题第4题【课后预习】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后反思】用心爱心专心2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表不均气压带风带被切断高压、低压大气活动中心季风环流海陆分布海路热力差异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区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