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尖教案】高中地理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3.2水土流失的治理(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选修2●备课资料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决定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地质和植被等。它们对于土壤侵蚀的影响各不相同,但又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就不断以自己的各种活动对自然界施加影响,正常侵蚀的自然过程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和越来越剧烈的影响,使土壤侵蚀现象由自然侵蚀状态转化为加速侵蚀状态。气候、地形、土壤、地质和植被等自然因素是产生土壤侵蚀的基础和潜在因素,而人为不合理活动是造成土壤加速侵蚀的主导因素。主要有:1.破坏森林:乱砍滥伐、放火烧山,使森林遭到破坏失去蓄水保土作用,并使地面裸露,直接遭受雨滴的击溅、流水冲刷和风力的侵蚀,从而加速了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发展。2.陡坡开荒:陡坡开荒不仅破坏了地面植被,且又翻松了土壤,造成了产生严重土壤侵蚀的条件。3.过度放牧:过度放牧使山坡和草原植被遭到破坏。4.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顺坡耕作使坡面径流也顺坡集中在犁沟里下泄,造成沟蚀。在坡地广种薄收、撩荒轮垦,会使土壤形状恶化,作物覆盖率降低。这些均能加速土壤侵蚀。5.工业交通及其基本建设工程的影响:开矿、建厂、筑路、伐木、挖渠、建库中都有大量煤渣、弃土、尾沙,如不作妥善处理,往往会冲进河道,也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一个人为因素。目前,世界上土壤侵蚀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并不是自然因素突变的结果,而主要是人为不合理活动所致。人为不合理活动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根源是比较复杂的,既有社会历史发展原因,又有现代不合理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影响。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某些自然因素来改变侵蚀力与抗蚀力的大小对比关系,得到使土壤侵蚀加剧或者使水土得到保持截然不同的结果。人类只有深刻认识,充分运用这方面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发展生产、能动地改造自然的目的。淤地坝:黄土高原人民的创造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沟道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每年从沟道产生和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16亿吨。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实践中发现,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沟道里筑道坝,既可以调节洪水强度甚至蓄水,又可以拦截从山坡上冲下来的泥沙,形成平整肥沃的坝地,于是创造出了拦泥淤地坝这一除害兴利的重要工程措施。目前陕西省共建成淤地坝3.8万多座,淤成坝地约83万亩。黄河水患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泥沙问题是黄河成为“悬河”的症结所在,而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源地,仅陕西省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就达到8亿吨。治黄需治本,治本必减沙,减沙则可以通过修建淤地坝来实现。淤地坝削峰滞洪,把泥沙就地拦截,不但减少了下游河床的淤积,保证了下游安全,而且为下游节省了清淤加堤费用。目前,陕西黄土高原区一大批小流域坝系已不再向下游输送泥沙。中科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调查发现,无定河、清涧河及延河3条流域淤地坝年平均减沙量占水土保持措施总减沙量的74.7%。据调查分析,平均每公顷坝地可拦泥9万吨,陕西全省3.8万多座淤地坝累计拦泥50多亿吨。若按1/3泥沙沉积河床,清淤加堤费用按每立方米20元计,可为下游节省清淤加堤费用约260亿元。可见淤地坝是防止泥沙下泄的一道有效防线,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悬河”问题,确保黄河安澜。淤地坝的直接功效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粮食大幅度增产。淤地坝前期可作为小型水库使用,后期淤积成地,土肥水足,成为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坝地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梯田用心爱心专心1的2倍、坡地的2.5倍。每吨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是坡地的1.2倍、4倍、5.2倍和1.25倍。一般年份,陕西省83万亩坝地可产粮3亿多千克;大旱之年,稳产效果更为显著。在1994和1995两年连续遭受历史罕见大旱、一般旱地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下,陕西坝地亩产一般稳定在250千克以上,有的高达700千克。群众称赞说: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天旱也不怕。修建淤地坝,重在通过小投资解决大问题。目前陕西省境内的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