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细胞质遗传教案一旧人教选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识记:1.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2.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质中的DNA。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2.逐步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在学习细胞质遗传的过程中,渗透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辩证关系,树立辩证观点。2.通过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艰辛、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从而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3.通过介绍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创新精神。●重点·落实方案重点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落实方案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本课的重点内容。2.集中时间对重点内容进行分析,使重点知识得到落实。3.以高中生物必修课中的细胞核遗传为基础进行学习。●难点·突破策略难点1.形成细胞质遗传特点的原因。2.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突破策略1.引导学生比较卵细胞和精子在结构上的差异以及受精卵的特点。2.联系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细胞质中遗传物质的分配特点进行分析、讨论。3.采用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讲述方法,力求使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教具准备紫茉莉花斑植株的杂交结果表。母系遗传与核遗传正反交比较挂图。雄性不育系与雄性不育保持系杂交图解。雄性不育系与雄性不育恢复系杂交图解。●学法指导1.让学生抓住教学重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2.让学生注意教师在课堂上的解释分析,特别是对疑难点的分析。●教法指导讲述法、对比法、直观教学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课]我们在高中生物必修课中学习了细胞核遗传的有关知识,所谓细胞核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方式。那么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又是按什么方式遗传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教学目标达成]一、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先让学生回忆细胞核遗传的概念,再通过对比的方法认识两者的本质区别,从而得出细胞质遗传的概念。二、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先向学生介绍紫茉莉花斑植株上三种不向枝条上叶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紫茉莉花斑植株的杂交结果。同时提出思考问题,并指导学生回顾阅读教材内容。1.用紫茉莉不同枝条上的花相互授粉,得到的F1代植株性状表现有何特点?2.细胞质遗传为什么会表现母系遗传现象?3.通过细胞质遗传产生的后代,其性状为什么不出现一定的分离化?阅读思考之后,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纠正,师生共同总结。紫茉莉不同枝条上的花相互授粉后得到的F1代,其性状始终与母系保持一致,也就是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现象。母系遗传是细胞质遗传的一个主要特点。由于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因此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的,所出子代总是表现出母本的性状。同时在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能像核内的遗传物质那样进行有规律的分离,而是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从而使F1代的表现型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三、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师说明:1.科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衣藻、玉米等植物叶绿体的基质中有长度为20.5nm左右的叶绿体DNA。2.科学家用生化方法证明了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DNA。3.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教学目标巩固]1.下列关于细胞质基因的存在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存在于细胞质内某些细胞器的染色体上B.存在于细胞质中某些细胞器的DNA上C.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D.存在于染色体上分析: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中含有DNA,染色体中DNA分子上的基因叫做细胞核基因,而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中DNA分子上的基因叫做细胞质基因,且叶绿体、线粒中的DNA不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答案:B2.母系遗传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X染色体上的大多数基因在Y染色体上找不到等位基因B.后代的X染色体都是由母体传来的C.母体体细胞的细胞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