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用辩证的观点认识自然灾害第二节剖析自然灾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过程与方法方面:探究自然灾害的规律,学会全面地分析某一具体地点的自然灾害。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识自然灾害的本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特点、规律和本质【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特点、规律【教学方法】讨论法[来源:Z§xx§k.Com]【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1-2-1“水灾中的火灾”,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灾害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点评。自然灾害具有并发性,一种自然灾害可能会引起多种自然灾害。所以我们应该对自然灾害进行剖析,找出自然灾害之间的联系,就能防患于未然。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我们要想了解某种事物,就应该先来了解一下它的特点。(板书)第二节剖析自然灾害一、自然灾害的特点(提出问题)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共同点?(学生活动)学生结合第一节所学知识,总结回答。(总结归纳)自然灾害是自然原因引起的(或认为诱发的),并且对人类生命或财产构成损失的。其中对人类构成危害是自然灾害的最基本特点。(板书)1.基本特点:对人类构成危害(提出问题)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美好的家园瞬间被夷为平地。09年春节前后华北地区发生特大旱灾,万里农田因为天气干旱和得不到有效灌溉,慢慢枯萎甚至枯死。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自然灾害有什么不相同点?(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总结答案,并回答。(总结归纳)地震具有突发性,旱灾则具有渐发性,所以自然灾害具有突变和渐变双重性。再比如:泥石流、滑坡也具有突发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则具有渐发性。(板书)2.其他特点:(1)突变和渐变(提出问题)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南美洲西海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导致全球气候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这些说明了自然灾害还具有哪些特点?(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总结答案,并回答。(总结归纳)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自然灾害之间往往会存在关联性。当然自然灾害在不同地区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比如我们刚才说的川、滇、黔地区有众多地质灾害,而我们华北平原的地质灾害却主要是地震。所以,自然灾害还具有联系和分异的双重性。(板书)(2)联系和分异双重性(提出问题)在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时,已经学过自然灾害双重属性。请大家回忆用心爱心专心是哪两种?(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总结归纳)对,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板书)(3)自然和社会双重性(提出问题)发生在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因为美国预报得当所以灾害造成的损失并不是太大。同学们,请想一想:我们如何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我们能不能完全避免这些损失?(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总结答案,并回答。(总结归纳)对,灾前科学预报,灾中全力救援,灾后积极重建,这些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但是我们人类的力量还很有限,目前还不能完全避免这些损失。(板书)(4)难免和可防双重性(转承)自然灾害可以有效预防,但是我们必须要掌握自然灾害的规律,因为“有的”才能“放矢”,才能起到预防的效果。(板书)二、自然灾害的规律(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初中学过我国地形有三级阶梯,请想一想:在不同的地形阶梯主要的自然灾害各有哪些?哪些地区损失较重?(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总结答案,并回答。(总结归纳)第一阶梯以平原为主,自然灾害以旱涝灾害、地面沉降、土地盐碱化等为主,二三阶梯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灾害则以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为主。而且东部地区人口经济密集,损失较重。所以自然灾害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种类。(板书)1.空间分布的规律性(提出问题)我们在学习必修一时,知道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某些地区的洪涝灾害有一定的相关性;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为丰水期,10年分别发生8次和11次大洪水,60至70年代,20年中仅发生4次。[来源:学科网]请同学们想一想:这说明了自然灾害还具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