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细胞是生命的单位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2.描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3.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1.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认同细胞学说。(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通过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点,归纳与概括细胞的统一性。(生命观念、科学思维)3.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说明这些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但同时又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一、生物体由细胞构成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将软木薄片放在自制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软木是由许多类似蜂巢小室构成的。胡克命名这些小室为cella,即细胞。胡克也成为第一个描述细胞的人。实际上,胡克看到的是已死亡细胞的纤维质细胞壁。(2)此后不久,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较先进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3)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于是两人共同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就是细胞学说的基础。(4)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提出的“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被看作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2.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概括所有的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3.细胞学说的意义(1)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揭示了生物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将动物和植物统一起来,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基础。(2)它将人们对生物的研究从宏观领域带入微观领域。对细胞结构的了解,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推进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步。(3)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二、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1.细胞形态、体积、功能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人类卵细胞直径可达0.2mm,可用肉眼直接看到;棉花的一条纤维是单个细胞,长达3~4cm;神经细胞的直径不足1mm,但长度可超过1m;人体细胞的最适温度是37℃,而海底热泉附近的某些生物细胞能在110℃以上的高温中生活。同一个个体内,细胞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人体中有200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它们分工合作,执行着各自特定的功能。2.细胞及其所构成的生物分类除病毒外,自然界中的生命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我们可根据细胞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将细胞初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几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如细菌、蓝细菌等。真核生物可分为多细胞真核生物和单细胞真核生物。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是典型的多细胞真核生物,草履虫、变形虫、小球藻等是单细胞真核生物。3.细胞的统一性(1)细胞结构的统一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真核细胞还具有成形的细胞核。(2)细胞组成元素及组成物质的统一所有细胞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这些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构成细胞结构,参与细胞生命活动。(3)遗传物质的统一所有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三、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1.实验原理显微镜是我们用来观测微观物体和结构最常用的工具。绝大部分细胞都由于太小而无法用肉眼直接观测,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常见生物材料的细胞,并比较这些细胞的异同。2.方法步骤(1)用高倍镜观察细胞永久装片,辨别各种细胞结构的异同。①将永久装片置于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并用压片夹固定。②调节粗准焦螺旋,在低倍镜下看到清晰的标本图像,然后将目标区域移至视野中央。③转换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获得清晰图像。(2)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3)选择几种细胞,用铅笔画出高倍镜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