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览课标·明重点知要求·培素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意义4.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政治认同了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法治意识把握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意义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以及协商民主的意义政治认同、公共参与1.图示体现了党的哪些知识?提示: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2.填一填:3.判一判:(1)中国共产党具有立法权但没有司法权。(×)剖析: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人大具有立法权,司法机关具有司法权。(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日益成为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3)人民政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积极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剖析: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是我国的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而非政协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政协。考点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党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温馨提示:①2018年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确立①必然性: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②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③必要性: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④基本治国方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宪法确立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⑤根本原因: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自身条件决定的。方法技巧图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温馨提示:“三不”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但党并不是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者,国家重大事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党不负责具体国家事务的管理,管理国家具体事务的职能由“一府两院”行使;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时政热词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目前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同时还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大危险,党的建设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我们党必须常怀忧患意识,深刻警醒自己。四个意识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论述为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党员干部修身做人、谋事创业提供了重要遵循。2.依法治国依法执政(1)依法治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3)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