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白居易诗四首》《轻肥》一、教学目的:(1)了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体会白居易对人民的同情之心。(2)学习文中用对比来突出中心的手法。(3)背诵。二、教学重、难点:对比的巧用及作用。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五、辅助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高一学过的《琵琶行》,让学生回顾有关白居易的知识。(多媒体显示,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记住划横线的内容)。二、朗读,要求学生把握基调。(由于学生初学此文,对诗歌的感情基调把握不准,特别是最后两句的感情读不出来也在预料之中,这有待于学完整首诗后,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也许学生能体会作者写此诗时的心情。)三、题解。诗题一作《江南旱》,《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喻指宦官的奢侈生活。此处可提问学生:《江南旱》和《轻肥》比较,你更倾向哪个题目?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于写作文时拟题重要性的认识。四、课文探究:(一)宴会前。1、谁“乘肥马,衣轻裘”?(宦官)2、“乘肥马,衣轻裘”去哪?(“夸赴军中宴”)3、以怎样的神态去?(耀武扬威地赶赴宴会,此处可联系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政的历史进行讲解)4、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会从怎样的角度拍摄宦官赴宴的场景。(二)宴会中。1、吃什么?喝什么?2、宴会的场景是否勾起你的回忆?你是否在哪部文学作品中或电影中曾经看到这样的画面?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宴会的热闹场面。(三)宴会后。1、请你发挥想象,在草稿本上描述宦官们吃饱喝足之后“心自若,气益振”的神态。(此处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四)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描绘了一幅惨烈的画面,与前面宦官们豪华奢侈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此处要求学生展开讨论,说说对比手法在此处的巧妙运用)五、教师总结:本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对宦官的骄横之态作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对比手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六、拓展练习。1、有人认为,《轻肥》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认为呢?(假设这是一道5分的高考题,让学生学会规范作答)七、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2、对比阅读。比较《轻肥》与《卖炭翁》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