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第一节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1.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政治统治及其政权性质。2.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及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能力训练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归纳史实的能力,整体把握教材内容。2.培养学生运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政治统治和经济状况。思想德育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教材中的关于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军阀混战、“训政纲领”、经济政策和措施沙胶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认清其政策和措施的实质,认识其反动政权的本质。2.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重点和难点重点:国民政府的性质,国民党的“训政纲领”难点:民族工业的发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本节是下册书的第一节,又是阅读教材,教学时准备采用以下办法:根据教材设计8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自己解决问题,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用心爱心专心教学要点(板书设计)第一节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用心爱心专心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自1924年国共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后,大革命的洪流在全国兴起。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谈谈大革命取得哪些成果,最大的成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学生回答)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呢,这就是我们本学期要继续学习的问题。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新课。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板书第一章与第一节课题,并用括号注明该时期起止年代:1927年8月—1937年7日)引言分析请大家阅读引言,看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存在着几对矛盾?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革命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当时中国政局极为混乱,既有新旧军阀的矛盾,又有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新军阀之间的矛盾,还有国共之间的矛盾斗争。1931年之后,随着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地位上升。综合起来看,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三对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通过这章的学习,我们要搞清楚这些矛盾此消彼长的关系。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国的政局是一种什么状况?三个政权并立:南京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和张作霖控制的北京军阀政府。派系林立:政治上是“宁派”、“汉派”、“沪派”等,军事上有蒋、唐、李、冯、阎等派。面对这种混乱局面,国民党反动势力要巩固统治,必须要统一全国,控制全国。2.经过(1)“宁汉合流”“宁汉合流”是南京、武汉两个国民政府的合并。它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建立。促成“宁汉合流”的政治因素是共同反共,蒋介石以退为进的下野为合流创造了条件。汪精卫的辞职最终促成了合流。此外,当时国民党内部的一些情况以及英美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在华利益而对合流的态度,也对宁汉合流产生了影响。宁汉合流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成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建立,国共之间十年对峙局面的形成。国民党新军阀和北洋军阀有什么区别?新旧军阀在独裁、卖国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但北洋军阀封建性更为浓厚,更多的是依靠封建独裁、靠武力来实现其统治的,国民党新军阀则是代表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通过实行一党专制来实现其统治的,相比之下,稍具近代色彩一些。背景:政局混乱,国民党内部分裂经过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改组国民政府:蒋介石重掌军政大权二次北伐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二、国民政府前期的内外政策政治颁布“训政纲领”强化国家机器建立独裁统治军事:新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为蒋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奠定基础经济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特点民族工业显著增长官僚资本日益膨胀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外交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