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的性质课题专题4第二生单元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第三课时硝酸的性质三维目标知识技能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Cu与3HNO反应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过程方法通过Cu与3HNO反应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情感态度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克服与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教学难点铜与硝酸反应,装置的选择与操作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法。教学媒体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烧杯、镊子、火柴。药品------硝酸、铝片、铜丝、木炭、石蕊试液、蒸馏水。师生双边活动细目改进意见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引入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硫酸和盐酸。它们的性质有一定的共性,也有自己一些特殊的性质。作为强酸之一的硝酸是否也如此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问题。倾听、观察、思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板书硝酸的性质展示并引导浓硝酸样品。引导学生观察浓硝酸的色、态。打开瓶塞,要学生观察硝酸的挥发性,将小部分硝酸溶于水中,观察溶解性。观察,阅读课本,归纳总结浓硝酸的物理性质板书一、物理性质1、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沸点83℃。(低沸点)3、与水任意比互溶。4、浓硝酸69%,“发烟”硝酸98%理解记忆,并与硫酸的物理性质做比较创设情景3HNO是一种强氧化性的酸,绝大多数金属及许多非金属单质能与硝酸反应.思考演示出示一瓶久置的浓硝酸,要求学生观察颜色;再向试管中加适量没变色的浓硝酸并加热。当溶液变黄后,让学生观察,再继续加热,直至有红棕色气体逸出为止。观察现象,讨论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讲NO2的生成,证明硝酸发生了分解,1解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则,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必然有价态升高的元素,氢元素不可能,只有氧元素,因此,应该有氧气的生成。聆听,分析原因书写化学方程式板书二、硝酸的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4HNO3===4NO2↑+O2↑+2H2O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硝酸的保存方法:硝酸应贮存在避光、低温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追问从上面的反应中我们可看到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可降低,证明具有氧化性。硫酸是我们学过的氧化性酸,当浓度较大时与金属反应得到的不是氢气。那么硝酸与金属反应会有氢气生成吗?还是会得到其他气体?分组交流讨论归纳:可能有氢气,也可能与硫酸反应类似,生成氮氧化物。学会归纳。实验1、在两支支管试管中分别加入浓硝酸和稀硝酸,并关闭支管处。将两块大小适中的铜片放入两小气球中。2、将气球套在两支试管口上。同时将铜片倒入硝酸中。3、待反应结束将有红棕色气体的试管支管侵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另一支试管支管插入空集气瓶中,并挤压气球。4、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块铝片,再加入适量浓硝酸。观察:铜和浓硝酸反应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和稀硝酸反应有无色气体生成。无色气体在集气瓶中变成红棕色,证明是NO。同时两种溶液均变蓝,有铜离子。铝在浓硝酸中不反应。学会观察和归纳。设计情景从上面的实验可看出,硝酸与金属反应,无论金属是否活泼,也不管硝酸浓度怎样,都不会有氢气生成。生成物中除了硝酸盐外,还有氮元素的低价化合物。这说明在反应中硝酸表现出强氧化性和酸性。事实证明,硝酸能与除铂、金外的所有金属反应。而对铝、铁等少数活泼金属遇浓硝酸并不是不反应,而是反应生成了保护膜阻止了反应的进行,这一现象同学们学过,叫钝化。因此,浓硝酸的运输可以用铁制容器和铝制容器盛装。聆听,并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板书2、强氧化性(1)能与除铂、金以外的金属: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理解、记忆学会归纳。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常温下,铁、铝遇浓HNO3发生钝化现象引导浓硫酸能与某些非金属反应,同样具有强氧化性的硝酸是否也可以呢?思考、交流、结论学会分析,巩固新知,拓展新知。实验将少量木炭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浓硝酸一起加热。观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