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承上启下、又有对比的一节课。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带来周而复始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资本主义发展方式。同时,苏联的计划经济在同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经济管理方式上能不能相互借鉴?这是本节课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二、学生分析经历了一个半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问题分析能力,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横向、纵向对比。但对于一些经济学术语依然不明白,对于经济原理了解不多。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说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能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政的特点,能说出新政的作用和影响,了解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及核心内容。2、过程与方法(1)运用历史资料(文字资料、图片等),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识图和分析材料,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特点。(2)运用分析和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总结出罗斯福新政各项措施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能力恢复及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从而能用唯物史观客观的、全面的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研读分析,强化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态度和方法。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分析,注重从全球视野阐释具体历史事件的演化历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罗斯福危机应对态度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图片展示:在导课环节,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如工厂、流水线、跨国公司等,以及工人阶级的贫困现状作对比;也可以用相关视频导课。微课使用:涉及经济大危机危害、罗斯福上台等情节可以使用相关微课。文献资料引用展示: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预期效果: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辅助理解,巩固记忆。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新课教师简单引言,放视频或图片看图片或视频图片、视频教授新课教师板书从课本中找到相关知识;结合PPT中的材料讨论思考,做到论从史出材料展示;结论展示训练借助PPT展示当堂巩固问题自主作答PPT展示问题,紧跟着答案和解析课堂小结PPT结合板书构建本课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复习跟随PPT结构,再次整理示意图展示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本节课主要采用导学稿的教学模式,辅之以启发提问式和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学会学习。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素材,“论从史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在交流与合作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历史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