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节选)教学参考【教学目标】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主张。2.理解《非攻》的思想观点。【重点】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特点。【难点】理解《非攻》的思想观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诸侯纷争,战乱频繁。然而这一时期也是思想界百家争鸣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的学派,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学著作,与儒家并称“墨学”的墨家学派政治上推出了“非攻”主张。二、作者简介墨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创始人,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有71篇,后亡佚18篇,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的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东》《非命》等。“非攻”的意思是“反对攻打别的国家”。三、整体感知学生先断句,教师正字、正音,明确断句。四、分类归纳文言知识1、通假字其不仁兹甚(“兹”通“滋”,增加)拖其衣裘(“拖”通“脱”)2、一词多义国今至大为攻国(国家)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国都)等死,死国可乎(国事)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故是何故也(原因,缘故)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以以亏人自利也(因为)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3、古今异义众闻则非之(古义:非难。今义:不对,过错)苟亏人愈多(古义:如果。今无此义)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古义: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誉之(古义:反而。今义:因此,就,表示下文是结果、目的等)4、词类活用以其亏人愈多(亏,名词用作动词,损人)5、特殊句式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设问句)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反问句)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五、探究讨论本文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说明“非攻”这一观点的?【明确】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层层递进的方式,如文章运用比喻手法举出四个易于大家接受的事例来说明“不义”,并且这四个事例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罪行上是一个比一个严重,由前面的“不义”后来的“不仁”也可以体现出来,从而说明“非攻”这一观点的。六、布置作业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