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一、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2.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诗意。3.鉴赏评价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感受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4.背诵全诗。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重点字词,能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2.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3.通过了解作者身世,理解其情感和人生态度。三、课时与方法一课时。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唐代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他的诗歌创作搜奇猎艳,想象丰富,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又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他虽然只活了27岁,可是却留下了许多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的诗为什么会赢得那么多的称赞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其中的一首——《李凭箜篌引》,看看是否像评价的那样。李贺(791—817),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严羽《沧浪诗话》称其为“李长吉体”,后来被人称为“长吉体”。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后人称其为“鬼才”,有“诗鬼”之称。李贺诗篇里也有积极进取、心雄志决的一面,“少年心事当拏云”(《致酒行》)等句子广为传诵。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813),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李贺的这首歌形体的诗作想象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尤为出色。(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1.诵读文本初步感知(1)初读诗歌,划出节奏,找出韵脚。(2)结合课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初步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提示:(1)韵脚(五次换韵)秋流/愁篌/叫笑/光皇/处雨妪舞树兔诗歌节奏: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2)重点字词:①张:演奏。②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③逗:引。④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3)写李凭弹奏箜篌的音乐效果及给人带来的美妙感受。2.理清结构,概括中心(1)继续朗诵诗歌,根据内容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总结层意。(2)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诗人运用哪些词语来渲染音乐效果?你觉得音乐的情调怎样?提示:(1)第一层,前四句。交代弹奏箜篌的人物、时间、地点,以及音乐效果。第二层,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第三层,最后八句,侧面写音乐效果。(2)描绘的意象有:空山凝云、江娥、素女、昆山玉、凤凰、芙蓉、香兰、十二门、紫皇、五色石、秋雨、神山神妪、老鱼、瘦蛟、吴质、桂树、寒兔。给人的感觉:意象众多,驳杂,有虚有实,奇幻,瑰丽,炫目多彩。(3)运用的词语有:啼、愁、碎、泣、笑、冷、破、惊、湿、寒。充满寒意,其情调是悲伤清冷的。(三)挖掘内涵提升人格鉴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的意象,说说给自己带来了哪些美感。提示:找出意象,分析意象,要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方法。这是通过写形象来写音乐。四个意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写乐音之强,表现乐声极其昂扬,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叫”也形容乐声,写乐音之弱,表现乐声柔和深沉、空灵哀婉。这一乐章以山崩地坼的气势开端,然后转为如怨如诉的温婉,在温婉中绵延了忧伤的情绪。“芙蓉泣露香兰笑”描写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