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人称“苏东坡”。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评价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生平经历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曾随耿京在山东起兵抗金,后在南宋先后任建康通判,江南、湖南、湖北安抚使等职,有政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谪,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忧愤而死。作品著有《稼轩长短句》、奏疏《美芹十论》《九议》等。评价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二)人物轶事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学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卓绝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很赏识,他曾对老友梅尧臣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就是“出人头地”成语的来源。意思是说,自己应给这位有才华的青年让路,让他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辛弃疾舞剑惊千户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少年时代,是在国运衰颓、兵祸连绵的情况下度过的。他刚满十六岁,家乡济南就被金兵占领了。他目睹烽烟翻滚,山河破碎,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藏在心间。有一天,金人贵族中的一个中下级军官司完颜千户耀武扬威地来到辛家,硬逼着辛弃疾的祖父辛赞用酒肉款待他。辛赞是个老实人,憋着一肚子气,勉强摆了一桌酒席。骄横的完颜千户几杯酒下肚后,更加得意洋洋,竟当众侮辱起敬酒的小僮来了。这一来,年少气盛的辛弃疾再也忍不住了。他“嗖”地从墙上抽出一把宝剑,“噔、噔、噔”几步走到完颜千户面前,激昂地说:“趁诸位酒酣耳热,让我舞剑给大家助兴!”说罢,便挥剑起舞。只见他有时轻似燕子点水,有时重如泰山压顶。舞到兴头上,剑人合而为一,只有剑光闪闪,不知人在何处。正在这时,忽听辛弃疾猛喝一声:“看剑!”一个大鹏展翅,宝剑直指完颜千户的脑门。“啊!——”完颜千户吓得面如土色,“扑通”一声,连人带椅仰倒在地,桌子上的杯盘叮当落地,打得粉碎。辛弃疾急忙收剑做了个干净洒脱的收势,说了声“莽撞了!”从容地站立一旁。完颜千户惊魂未定,还呆呆地坐在地上。等到奴仆们赶忙上前扶起,他才不得不尴尬地说出话来:“舞得好,好厉害的英武少年!”(一)背景链接《念奴娇·赤壁怀古》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受尽肉体和精神上的侮辱和折磨,几近死亡边缘。经多方营救,幸免一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80年,苏轼以罪人身份到达黄州。他形容自己当时的处境是“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于是便常常在登山临水和凭吊古迹中寻求解脱。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此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江水,想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诸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20多岁便投身抗金事业。他一生主张收复中原。南宋宁宗嘉泰三年,辛弃疾64岁,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