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一、教材分析《人和》是选修课本第二单元第五课中的一篇散文,意在让学生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了解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教育学生一定要发扬团结的精神。教给学生赏析孟子文章的赏析方法,以便于让学生用这样的赏析策略来赏析本单元其他篇目。本单元的赏析指导中重要的是了解孟子的思想。《人和》是集中体现孟子思想的典型。二、学情分析《人和》是《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中的第五篇,学生在前几篇的学习时已经对孟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孟子文章的深刻思想和精巧的论证方法。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整理文中重点字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3.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4.主要讲授第2则,第3则学生自讲。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2.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3.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3.教育学生一定要发扬团结的精神。四、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3.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五、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六、课型课堂授课七、课时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方法结合本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学生自讲法来教学。九、教具PPT课件、导入视频、黑板十、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课堂讲解:一、给学生看一段视频。(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术)一个和字荏苒千年,发展变化,表达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理念——和为贵。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和谐观历史悠久,传统优良。我们现在也经常说和谐,要建设和谐社会,那“和”有多重要?我们该如何做到“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孟子》中的《人和》二、复习关于孟子的相关知识。三、复习第一则。(一)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注意节奏、字音)(二)教师提问相关问题。1.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孟子认为哪个最重要?2.孟子是如何阐述“人和”的重要性的?3.何为“得道”,何为“失道”?明确: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两个战例,逐层递进。3.得道者:有仁德,践回忆自己当时看奥运会的场景,回忆“和”字在整个奥运会中的意义。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相关文学知识。加深自己的记忆。(一)背诵全诗,回忆之前的内容。(二)复习《孟子》之前的文章以及孟子的论证方法。教师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有课堂的参与感。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为“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要想让学生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了解孟子。所以课堂的开始,我就设置了这个环节,让学生先走进作者。从之前的课文里体味“人和”的重要性。以便于对这节课的学习和思考。从朗读中,学会理解文意。每一个准确的断句都是对文章更准确的理解。行仁的国君;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思考(过渡):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四、学习第二则(一)教师范读,指出重点字、难点字、规范字音。(二)学生齐读。(三)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学生自主探究)1.孟子认为应如何“存心”?明确: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2.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明确:“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到人和的境界。3.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种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明确:自反——反省自己(插入思考)孟子所谓的“忠”具体指什么?明确: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