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化学必修1第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新课标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2.简单分类法就是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它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意义:当分类的标准确定过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做到由此及彼。3.交叉分类法:为了弥补一种分类方法的局限性,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设定不同的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认识,这种方法叫交叉分类法。例1:对班级学生采用交叉分类法,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便于班级的管理,其分类标准和意义如下:(1)按性别分:男生、女生。意义:①男女生体能不同,劳动分工不同,运动会报名分男子组和女子组。②男女生生理特征不同,剧烈活动要考虑女生的特殊例假。③男女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心理不同,分班时尽量考虑男生女生的均衡性,以形成优势互补。④男女生身材特点不同,审美情趣不同,夏季校服的设计要考虑男生女生的区别。(2)按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分:学优生、学困生。意义:抓学优生保升学率,抓学困生保稳定,控制学生流失率,抓两头带中间,保整体进步。(3)按高考发展方向分:文史类、理工类、艺体特长类、保送类、意义:不同类别的学生,在学习时侧重点不同,老师要求也不同,将来发展方向也不同。(4)按是否承担社会工作分:干部、群众意义:干部与群众在责、权、利三方面都不会相同,干部的锻炼机会更多些、责任更大些、有机会参与优秀干部的评选,群众则没有。(5)按政治面貌分:团员、群众意义:团员的政治觉悟要更高些,学校活动参与得更主动些,表现更优秀些,活动效果老师更放心些。(6)按家长工作单位分:城市的(管局的、油公司的、炼化的、石化的、市政的)、农村的、招商的意义:根据家长的工作单位和收入情况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避免奢侈浪费,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对城市低保护、农村低收入家庭进行政策性照顾,实现胡锦涛主席“学有所教”的十七大目标。(7)按学生的家庭成员状况分:健全的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孤儿意义:针对学生的家庭现状,组成学生学习小组、活动小组,以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三观。例2:化学物质分类(1)按混合物的状态对其分类:①气态混合物: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等②液态混合物:氯水、溴水、碘水、王水、福尔马林、碘酒、消毒酒精、泡花碱③固态混合物:漂白粉、碱石灰、过磷酸钙(2)按组成氧化物的非氧元素种类对氧化物分类: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第1页共5页整理时间:8:39:11,2024-12-5新课标化学必修1第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3)金属氧化物成盐的作用对象不同分类:酸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Mn2O7、CrO3):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两性氧化物(Al2O3、ZnO):既能够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4)非金属氧化物根据成盐情况分类:成盐氧化物(CO2、SO2、SO3、NO2)、不成盐氧化物(NO、CO)。注意:氧化物的科学定义为:二元化合物,其中含有氧元素,并且氧元素呈负二价的化合物才是氧化物,OF2(二氟化氧)、Na2O2(过氧化钠)、KO2(超氧化钾)、CsO3(臭氧化铯)均不能叫氧化物。(5)对酸的分类,角度不同,分类结果不同①组成是否含有氧元素分类:含氧酸(HNO3、H2SO4、H2CO3)和无氧酸(HCl、H2S、HI)。②电离出氢离子的难易分类:强酸(HNO3、H2SO4、HClO4、HCl、HBr、HI)和弱酸(H2CO3、H2SHF、HClO)③根据电离出氢离子的多少分类:一元酸(HCl、HNO3)、二元酸(H2CO3、H2SO4)、三元酸(H3PO4)④根据溶解性分类:可溶性酸(H2CO3)和不溶性酸(H2SiO3)⑤根据稳定性分类:不稳定的酸(H2CO3、H2SO3、H2SiO3、HNO3、HClO)、稳定的酸(H2SO4)。⑥根据氧化性和还原性分类: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