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分式方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归纳分式方程的概念.2.能力目标:体会分式方程的意义,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3.情感目标:通过列分式方程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归纳出分式方程的定义.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教学方法理解探索法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自然引入在本章的第一节的开始,有这样一个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4个月完成任务.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若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则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需个月,根据题意,得+4=.若设原计划x个月完成一期工程,实际上完成一期工程用了(x-4)个月,那么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公顷数为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公顷,根据题意,得.这两个方程是不同于整式方程的,把这样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如何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设问质疑,探究尝试我们再来看这样的两个例子.例1.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品种,第二块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小麦9000kg和15000kg.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kg,分别求这两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所有的等量关系吗?如果设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xkg,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____________kg.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在这个问题中涉及到三个基本量:总产量,每公顷的产量,面积.其中总产量=每公顷产量×面积.在这一问题的所有等量关系有“第一块试验田的面积=第二块试验田的面积.”还有一个等量关系是:“第一块每公顷的产量+3000kg=第二块每公顷的产量”因此,如果设第一块每公顷的产量为xkg,那么第二块每公顷的产量是(x+3000)kg.根据题意,得=.设两块试验田的面积都为x公顷,那么第一块每公顷的产量为,第二块每公顷的产量为,根据题意,得+3000=例2.王军同学准备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部分同学参加电脑网络培训,按原定的人数估计共需费用300元.后因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费用享受了优惠,一共只需要480元,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比原计划少4元.原定的人数是多少?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如果设原定是x人,那么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____元;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后,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____元.根据题意,可得方程.在这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有:“实际参加活动的人数=原定人数×2倍”和“原计划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实际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4元”若设原定是x人,根据题意,得,-4=若设原定每人平摊x元,根据题意,得,2×=.例3.如图4.4(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底边BC=2a,高AD=h,求内接正方形PQRS的边长.从上图中可知SPQR是正方形,所以RQ⊥BC,又因为AD⊥BC,所以AD∥RQ,△ADC∽△RQC.可得=.所以,设内接正方形的边长为2x,根据题意,得=观察方程:-=4==-4=2×==(其中a、h是常数)上面所得到的方程的共同特点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因此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fractionalequation)3.变式训练,巩固提高(1)已知鱼塘中有x千克鱼,每千克鱼的捕捞费用是元.现从鱼塘中捕捞101千克鱼花了捕捞费用200元,求x满足的方程.答案:x满足的方程是:101×=200.(2)赵强同学借了一本书,共280页,要在两周借期内读完.当他读了一半时,发现平均每天要多读21页才能在借期内读完.他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多少页?如果设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x页,所列方程为答案:=14(3)农机厂职工到距工厂15千米的某地检修农机,一部分人骑自行车先走半小时后,其余人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速度为自行车速度的3倍,若设自行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所列方程为答案:4.总结串联,巩固提高这节课我们从现实情境问题中引入了一种新的方程——分式方程,并能判定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程.教学检测一、请你选一选1.下列各式中,是分式方程的是()A.x+y=5B.C.D.=02.关于x的方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