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自主赏析菩萨蛮(其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一个大唐足以让后人炫耀几千年。大唐的资本不光在她的经济,还有那一位位或浪漫或现实的诗人,因为有了诗界中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才使大唐帝国的文化大放异彩。无论是“白首卧松云”的孟浩然,还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太白,无论是“老病有孤舟”的杜子美,还是“未老莫还乡”的韦庄,他们都在大唐盛世之中演绎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领略“花间派”的代表作家韦庄的风采。1.作家作品韦庄(836—910),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终于蜀,谥文靖。“花间派”中的代表作家,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欢女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故又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2.背景解读唐朝将灭亡之际,中原地区烽火连天,作者为避难而流落江南,如当时还乡只能是目击离乱哀伤断肠,作者有家难归思恋故土而愁肠百结,所以在此借歌颂江南美好的同时来抒发思乡之情,寄托对中原故乡“不堪回首”的叹惋。3.相关知识花间词派:五代时西蜀的文学流派,尊唐末词人温庭筠为鼻祖。主要成员有韦庄、薛昭蕴、毛文锡、牛希济等人。后蜀赵崇祚把这些人的作品辑录成集,名《花间集》,故称“花间派”。花间词派的作者适应当时宫廷生活的需要,多写闺阁闲情,描写女人姿色,浓艳华丽,构成“香而软”的风格。其中,韦庄成就较高,其词清丽疏淡,质朴自然,感情真挚,代表作品如《菩萨蛮》五首等。1.字音识记①垆边(lú)②皓腕(hào)2.辨形组词①②③3.词语解释(1)垆边人似月(指酒家)(2)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应)4.名句默写(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1.分析《菩萨蛮》(其二)是如何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的。提示:(1)写意的笔法: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但是却以写意的手法描绘出了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2)侧面烘托: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子的皓腕,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3)首尾呼应: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居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极富新意。2.《菩萨蛮》(其二)是怎样在对江南之美的描写中抒发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的?提示: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词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从第一句看,词人并没有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在中原一片战乱的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径直地劝他留下来。江南确实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可是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谋篇布局上,开首两句与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写法,清新明丽,真切可感;起结四句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1.课文主旨《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唐朝词人韦庄的一首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反映了词人在思想与现实相矛盾的情况下碰撞出来的心灵火花,给了欣赏者回味无穷的审美愉悦感。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这一首是其中第二首。2.结构图示3.写法赏析(1)情感蕴藉“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