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对应关系.2.会用画图象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的方法.4.能综合运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5.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从函数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探索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对应关系.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我们知道,方程3x+5y=8可以转化为y=-x+,并且直线y=-x+上每个点的坐标(x,y)都是方程3x+5y=8的解.由于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y=kx+b的形式.所以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也就是对应一条直线.那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否看作求两个一次函数y=-x+与y=2x-1图象的交点坐标呢?如果可以,我们是否可以用画图象的方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问题.Ⅱ.导入新课[活动一]活动内容设计: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钟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钟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算.上网时间为多少分,两种方式的计费相等?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熟悉巩固用一次函数知识求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具体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方法求解.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建立两种计费方式的函数模型,然后比较求解.活动过程及结论:过程一:设上网时间为x分钟,若按方式A收费,y=0.1x元;若按B方式收费,y=0.05x+20元.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图象.解方程组:得所以两图象交于点(400,40),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当x=400时,0.1x=0.05x+20,因此,当上网时间等于400分钟时,两种方式的计费相等。方法二:设上网时间为x分钟,方式B与方式A两种计费的差额为y元,则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y=(0.05x+20)-0.1x化简:y=-0.05x+20.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计算出直线y=-0.05x+20与x轴交点为(400,0).由图象可知:当x=400时,y=0,两种方式的计费相等.[活动二]活动内容设计: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钟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钟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算.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使上网者更合算?活动过程及结论:过程一:设上网时间为x分钟,若按方式A收费,y=0.1x元;若按B方式收费,y=0.05x+20元.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图象.两图象交于点(400,40),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当0400时,0.1x>0.05x+20.因此,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少于400分钟时,选择方式A省钱;当上网时间等于400分钟时,选择方式A、B没有区别;当上网时间多于400分钟时,选择方式B省钱.方法二:设上网时间为x分钟,方式B与方式A两种计费的差额为y元,则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y=(0.05x+20)-0.1x化简:y=-0.05x+20.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计算出直线y=-0.05x+20与x轴交点为(400,0).由图象可知:当00,即选方式A省钱.当x=400时,y=0,即选方式A、B没有区别.当x>400时,y<0,即选方式B省钱.由此可得如方法一同样的结论.[师]通过以上活动,使我们清楚看到函数在解决变量关系问题时的优越性,但在确定分界点位置时,又要借助方程来准确求值.联系以前所学方程(组),不等式与函数都是基本的数学模型,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用函数观点可以把它们统一起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有机地把这些数学模型结合起来使用.[活动三]活动内容设计: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如下:全球通神州行月租费50元/月0本地通话费0.40元/分0.60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