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目标】1、通过选文,了解孔子关于“学”的思想内涵。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及思考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教学重点】理解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结合孔子关于“学”的理念倾向,领悟其现实意义,思考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颜氏家训·勉学》:“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可见,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请同学们举出古代先贤对学习论述的名言。例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从名句可以看出,古代先贤非常重视学习。那么,这里的“学”究竟指学什么呢?孔子所说的“好学”还有那些内涵呢?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孔子对“好学”的论述。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圈出不懂的字词,互相交流,疏通文意。2.你认为孔子是“好学”之人吗?明确:“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3.孔子好学,更爱好学之人。那么,孔子认为,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好学之人呢?(结合文中的语段回答)明确:“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弟子三千,独一个弟子受到他的倍加称赞,那就是颜回!“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也就是说,好学之人,就应该不受限于外界环境,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勤做事、慎言语,并随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来弥补自己之不足。做到这些,才能像颜回一样,不随便迁怒于他人,做事不犯同样的错误,成为真正的好学之人。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孔子关于“学”的基本内涵。(一)有了好学的精神,我们该学什么呢?孔圣人又是怎样教导我们的?请同学们根据文段,思考孔圣人所说的学习,学的是什么?(结合文段互相讨论)1.道德修养(修身)(1)“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分析:贤贤易色——尊重有才德的人而看轻女色(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常常把女色看成是美德的对立面,要求人们崇尚、爱好美德,而克制自己的私欲)侍奉父母——竭尽全力侍奉君上——不惜性命对待朋友——诚实信用小结:由此说明,学习,并不是读死书,贵在知行合一。(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分析:此句提到的,年轻人首先要学会孝悌之义、谨慎诚实、爱众亲仁!而后有余力,才学习礼乐制度和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小结:也就是说,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学习,首先要学习做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之人。这些修养,将体现在你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躬身实践,方为检验的标准!以修身养性为根本,而后有余力来学习礼乐规范和文化知识。2.以礼规范(学礼)(1)“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讲礼的重要性。“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2)六言六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六言,即仁、知、信、直、勇、刚,也就是六种德行。请选择其中你认为最有感触的一两种说明。明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分辨是非,不滥用仁爱之心。“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区分道义,不固守愚信。……经过以上的讨论,我们了解到,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会出现大的弊病。3.孔子的“学”的内涵:孔子的“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试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