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内容是继烷烃之后,向学生介绍不饱和烃和烯烃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结构、实验室制法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在乙烯的化学性质中,又介绍了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烷烃之后,已初步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的情况下学习的又一类烃,在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本节内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药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乙烯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2、教材简析教材先说明不饱和烃的定义,然后从乙烯分子的组成推导出它的电子式,再由电子式写出结构式,并从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引出烯烃的定义,说明乙烯是烯烃中最简单的一种烃。由于乙烯的分子结构是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的基础,因此教材在介绍乙烯的化学性质前,先介绍乙烯的分子结构。这样,使学生容易体会到分子结构与性质的辨证关系。教材先介绍了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给学生以感性认识,接着介绍了它的键角、键长、键能等物理常数,特别是把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615KJ/mol)与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的键能(348KJ/mol)相比较,从而说明乙烯的双键中有一个容易断裂,它的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容易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即乙烯可以起加成反应的原因。加成反应是烯烃的重要性质之一。而乙烯跟酸性高锰酸钾或溴水的反应则是鉴别烷烃和烯烃的重要反应。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用途。②使学生学会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对学生进行科学抽象能力的指导。(3)德育目标结合“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教育。4.教学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二、说教法1.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结构问题,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在教学中可多使用球棍模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多练习、多对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用心爱心专心12.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及其化学性质实验。通过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3.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用计算机课件模拟乙烯的加成、加聚反应。其主要作用在于突破难点,化小为大,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发展。三、谈学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分子结构模型,掌握物质的分子结构特点;全面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对比学习法:通过对比学习,掌握乙烯、甲烷燃烧火焰的情况。在介绍加成反应时,与取代反应对比。并引导组织讨论:工业上制取氯乙烷应该利用乙烯和HCl的加成反应还是利用乙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为什么?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讨论学习法: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教学程序由于学生对有机物的学习方法还不是非常的了解。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紧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主线。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对系统地学习有机物的方法的掌握。1.新课引入从复习乙烷的电子式、结构式入手。后提出:如果通过反应把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消去2个,即分子式由C2H6变为C2H4,在C2H4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是怎么结合的?C2H4的电子式和结构式怎么写?C2H6和C2H4的结构式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以下两点:(1)乙烯分子中碳原子没有被氢原子完全饱和;(2)乙烯分子中碳碳之间以双键相结合,而乙烷分子中,碳碳之间以单键相结合,从而引出不饱和烃和烯烃的概念。2.分子结构的教学采用对比教学,边填表、边分析的教学方法,并尽量利用球棍模型来配合教学,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填写下表:用心爱心专心2通过分析:尤其是通过对双键的键能、键长和单键的键能、键长的比较,了解双键的键能不是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