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四大区域经济组织的形成过程。从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及四大区域经济组织的特点。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经济区域集团化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利与弊。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进程(1)1967年,欧共体成立。(2)1991年1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使欧共体朝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3)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告成立,标志着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演变为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4)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1月1日开始进入流通领域。影响(1)从欧共体到欧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欧盟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2)在世界格局日趋多极化的今天,欧洲联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北美自由贸易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美国意识到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经济区域集团的重要性。建立: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特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影响:三国间相互弥补了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使其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1亚太经合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建立:1989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12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的首次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问世。意义:亚太经合组织的组成方式适应了亚太地区发展要求,有利于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南亚国家联盟1.原因:为了改变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寻求互助自强的道路。2.建立: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3.宗旨:通过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并促进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4.意义:随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政治协调能力的增强、组织规模的拓展,其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并对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概念阐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它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易错提醒】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美苏“冷战”的威胁,而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系的需要。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而不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2.欧共体是一个经济一体化组织,而欧盟却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是一个经济政治实体。但欧洲各国都还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其政治、经济、外交和国家组织尚未完全“一体化”,成员国内部仍存在着一定分歧和发展不平衡。3.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而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其成员国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2【知识拓展】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特点(1)是当今世界涉及区域最广泛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经济贸易合作论坛。(2)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