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一、课文析读1.《迢迢牵牛星》赏析《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在《古诗十九首》中,用重叠复沓手法写缠绵婉转情思的作品不止一例。除这首之外,最为人称道者还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数句,两首诗形式上极为相似,内容也有类似之处,同是思妇之叹。不同的是《青青》一诗主人公“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在承当着分离之苦的同时,稍显轻薄浮浪。而《迢迢》一首诗的主人公则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天仙,纵然为情所苦,为情所困,却终不改一往情深。“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句借用民间耳熟能详的典故,朴实亲切,了无隔膜之感。据《焦林大斗记》称:“天河之西,有星煜煜,与参惧出,谓之牵牛。天河之东,有星微微,与氏之下,谓之织女。”这样的两颗星辰在人间的注视之下却成了一对相望相思而不得相守的恩爱夫妻,千古以来,诗词歌赋咏唱不绝。自《诗经》时就咏叹:“歧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小雅·大乐》)这一番苦情在后世文人的关怀中愈演愈烈,描摹成为“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情景叠字之中,织女的痴痴企盼,诗人的楚楚怜惜一览无余,情韵刻画相比于《诗经》时代生动得多,也显示了五言诗较四言诗的优势。“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是一句无解之问,惟因无解,才益发衬托出深深的无奈。世上有过多少情侣,碍于水阔天长,在日复一日的相思折磨中变成怨偶。这些人间夫妻心感无奈处:就这样一条且清且浅,相去不远的河汉,也能将天界的恩爱夫妻生生阻断,使他们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极写河汉之浅,“脉脉”极写苦情之深,河汉横与天上,苦情埋于心中,两相对应,相得益彰。张庚《古诗十九首解》称:“《青青》章双叠字六句,连用在前。此章双叠字亦六句,却截两句在结处,遂彼此各成一奇局。”最后两句叠字与起首四句遥相呼应,绵绵沓沓,低婉萦回,言有尽而意无穷。自古而今,世间的凄楚悲怆或可数出千千万万种,其中以“无奈”两字最为苍凉。没有一种生命可与时间匹敌,即使是看得到的桑田沧海交相变化的神仙,最终也会在逝水流年中身心俱老。牛郎织女的故事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大约就是因为那不可超越的无奈之外,偏偏还要有一段与无奈相抗衡的感情。用一年的时光去等候一天的相聚,用一生的执着去守望一刻的团圆,难怪后人叹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这样一个世世代代赞咏不绝的题材,在古诗中不用浓墨不用重彩,只是娓娓道来,平静得像那千古不变的等候。钟嵘《诗品》评《古诗十九首》时称赞其:“文闻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细味《迢迢牵牛星》一诗,确实如此。(录自韩北琪主编《中国古典文学(1)诗歌卷》1997年黑龙江出版社)2.三国两晋诗简介徐公持三国两晋,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它之前的两汉时期,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是辞赋,诗歌大多是乐府民歌,文人创作不多。进入三国以后,文人创作的重点转向了诗歌,诗歌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渐与辞赋并重,蓬勃发展。三国两晋时期的诗歌,曾出现了几次创作高潮。依次是三国前期的建安,三国后期的正始,西晋的太康及西晋和东晋之交其中尤以建安为最盛。成就也最大。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们.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他们诗的内容,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了深入广泛的反映,产生了一些“诗史”式的作品。曹操、王粲、曹植、蔡琰等都有一些描写汉末战乱造成的社会大破坏、同情人民所受深重灾难的优秀诗篇,如《薤露行》《蒿里行》《七哀诗》《送应氏》《悲愤诗》等。这些诗作,“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范晔《后汉书·董祀妻传》),写得很有深度。建安诗歌既吸取了汉乐府民歌长于叙事的传统,又发展了“古诗”在抒情方面的优点,使诗歌的功能更趋全面。建安诗歌还在汉诗质实朴素的基础上加之以采润,形成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宋书·谢灵运传论》)的风貌,使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结合。建安诗歌还形成了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