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自主赏析文与可画谷偃竹记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作“胸有成竹”,亦称“成竹在胸”。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讲的就是这个有趣的故事。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死后谥“文忠”。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的人甚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2.背景解读文与可,名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画家,擅长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文与可曾以竹子为题材,作画赠予苏轼。元丰二年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已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筼筜谷偃竹》,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于是写下了这篇情真意挚、凄恻动人的杂记。3.文体知识富有感染力的文体——记“记”这种文体,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主要有台阁名胜记(如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山水游记(如柳宗元《小石潭记》),书画杂记(如韩愈《画记》、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等。在写法上,大多讲究文采藻饰,语言精美,描绘工巧,富于真情实感,熔叙事、抒情、说理于一炉,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古代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一种,名篇佳作甚多。4.文化常识【桥公】指桥玄。曹操年轻时,不为人所器重,而桥玄却很赏识他。曹操有次行军经桥玄故乡睢阳,曾派人祭桥玄,并作《祀故太尉桥玄文》,文中说:“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死去)之后,路有经由(经过),不以斗酒只鸡相沃酹(用酒沃地为祭),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例如: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1.字音识记①蜩腹(tiáo)②斫轮(zhuó)③鹘落(hú)④缣素(jiān)⑤筼筜(yún)(dānɡ)⑥蛇蚹(fù)⑦箨龙(tuò)⑧畴昔(chóu)2.古今异义(1)初不自贵重古义:看重今义:价值高;值得重视(2)吾将以为袜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3.通假字(1)与可没于陈州(通“殁”,死亡)(2)少纵则逝矣(通“稍”,稍微)(3)而节叶具焉(通“俱”,俱全)4.文言句式(1)轮扁,斫轮者也。(判断句)(2)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省略句)(3)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定语后置句)(4)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状语后置句)5.一词多义(一)实词(1)熟执笔熟视(仔细)而操之不熟者(熟练)(2)语近语士大夫(告诉)有车过腹痛之语(说法)(3)过不学之过也(过错)有车过腹痛之语(经过)(二)虚词(1)然自视了然(……的样子)予不能然也(这样)然二百五十匹绢(然而)(2)以以追其所见(来,从而)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把,表对象)与可以书遗予曰(把)吾将以为袜(把……当作)(3)焉而节叶具焉(助词)而临事忽焉丧之(无义)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兼词)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相当于“之”,他,他们)割鸡焉用牛刀(疑问代词,哪里,怎么)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句末语气词,了,啊,呢)6.词类活用(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动词用作名词,芽)(2)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形容词用作动词,养老)(3)余因而实之(形容词用作动词,证实)(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名词作状语,蜩腹蛇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5)初不自贵重(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觉得……贵重)1.本文借画竹阐发了哪两个方面的创作思想?提示:“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1)前者:“故画竹,必先……少纵则逝矣。”其含义是:心中要有事物完整、鲜明的形象,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