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课题有教无类授课日期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白居易生平、创作情况、诗歌写作背景。2.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3.培养和提高学生疏通古代诗歌文字的能力。(体现高考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诵读,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2.通过师生合作探究,理清诗歌思路。考点的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1.学习诵读诗歌的技巧,指导学生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2.熟读诗歌,感受诗歌音韵和节奏,掌握诗歌内容,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教学难点分析本诗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①预习②设置问题、回答问题③合作探究④课堂训练)共案设计(经集体讨论形成)个案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和学生特点形成)一、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是首开私人教学的人,因此他的门生很多,相传有三千多人。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可以是空前绝后的。明世宗嘉靖九年封他为“至圣先师”,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尊他为“万世师表”。孔子长期从事教育,有一套相当科学完整的教材,即“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中就比较完整地记叙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来了解孔子有关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虽然已经过去几千年了,但是他们对于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一、为下列加红字注音。1、可以语上也2、无愠色3、崔子弑齐君4、陈文子有马十乘5、不悱不发6、学而不思则罔7、思不而不学而殆(提示:yù、yùn、shì、shèng、fěi、wǎng、dài)二、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1、闻斯行诸2、由也兼人3、三已之4、无愠色5、弃而违之6、不愤不启7、不悱不发8、学而不思则罔9、思不而不学而殆10、贫而无谄(提示:1、就;2、一人顶两人、超过别人;3、罢免;4、生气、怨恨的脸色;5、离开;6、有疑难问题而想弄明白;开导、启发;7、想说而说不出来;8、迷惑;9、危险;10、讨好、奉承别人)三、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指明通什么字。1、于吾言无所不说(“说”通“悦”)四、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和用法。1、闻斯行之2、三已之3、之一邦(提示:1、代词2、代词3、动词)五、指出下列语句中加红词语的特殊用法。1、求也退,故进之2、由也兼人,故退之(提示:1、2均为使动用法)六、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子曰:“有教无类。”【译文】孔子说:“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译文】孔子说:“中上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人,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学问。”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译文】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所以要约束他。”4、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译文】子张问:“子文三次做宰相时,没感到高兴;三次被罢免时,没感到委屈。卸任前,总是认真地办理交接事宜,怎样?”孔子说:“算忠心了。”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来仁?”又问:“崔子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抛弃家产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