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树状分类法2.交叉分类法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定义: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2)组成: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分散质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分散剂。(3)分类:(如图)2.胶体(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分析:①属于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过溶液则没有。)胶粒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区别胶体和溶液)(2)净化胶体的方法——渗析将带有小分子杂质离子的胶体放入半透膜,系紧,将半透膜袋放入热水中,使得杂质离子或分子进入水中。(3)胶体聚沉的条件:①加入电解质如:强酸、可溶性强碱、可溶性盐;②加入带有异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第二节离子反应一、电离酸、碱、盐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二、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2.水溶液中的常见的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本质区别是:电离程度不同!(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混合物如盐酸(HCl与H2O的混合物)等,不属于电解质。纯净物单质如铜或硫等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不属于电解质。化合物非电解质一般大多数为不含金属阳离子的有机物,如乙醇、苯。电解质强强酸:HCl、HNO3、H2SO4、HI、HBr、HClO4强碱:Ba(OH)2、NaOH、KOH、Ca(OH)2等大多数盐:NaCl、K2SO4、CaCO3、BaSO4等弱弱酸:HF、HClO、CH3COOH、H2CO3、H2SO3、H2S等弱碱:Cu(OH)2等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水、极少数盐:Pb(Ac)2等注: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的大小无关,只与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例如,BaSO4难溶——是强电解质,乙酸易溶——是弱电解质。三、电离方程式(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1.酸、碱、盐的定义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盐: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2.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为离子。NaHCO3=Na++HCO3-NaHSO4=Na++H++SO42-NaHSO4(熔融)=Na++HSO42-(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为离子①弱酸:CH3COOHH++CH3COO-H2CO3H++HCO3-(分步)②弱碱及极少数盐:四、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是离子反应。2.离子反应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书写步骤:“写、改、删、查”四个步骤。(1)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uCl2+AgNO3===2AgCl↓+Cu(NO3)2(2)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气体、单质、氧化物等仍写成化学式。Cu2++2Cl-+Ag++2NO3-===2AgCl↓+Cu2++2NO3-(3)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Ag++Cl-===AgCl↓(4)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若均相等,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3.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生成气体或沉淀或弱电解质(水等)。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揭示反应的实质: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还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Ba2++SO42-=BaSO4↓,仅表示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之间的反应,还表示所有可溶性钡盐与可溶性硫酸盐溶液的反应。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5.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难溶物、微溶物。对难溶于水的物质,必须用分子式表示,不能拆成离子形式。对微溶于水的物质: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应用分子式表示。②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并且处于澄清状态时,应将微溶物写成离子形式。(2)注意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拆开,弱电解质不拆开。常见的弱电解质有:HF、HClO、H2S、CH3COOH等弱酸;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