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贵曲[专题扫描]“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这是说中国园林艺术的妙处全在于一个“曲径通幽”。其实,中国的文学也素来讲究曲折,所以有“做人要直,为文要曲”“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说法。作文,尤其是叙事性文章,如果平铺直叙,见首知尾,毫无波澜,只能败坏读者的兴致;只有情节曲折、斗折蛇行、翻腾跌宕、摇曳多姿的作品,才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才能扣人心弦,满足读者的审美要求,令读者爱不释手。因此,教材以“文似看山不喜平”为题,特辟本专题,以图通过学习,引导大家了解写文章宜曲不宜直的道理,了解曲折叙事与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关联,并通过活动体验和写作实践,激发大家的写作兴趣,掌握一些营造文章波澜的基本的艺术方法,进而提高大家的构思能力和写作水平。本专题内容由四个环环相扣、逐步提升的板块构成。第一板块“走进现场”部分通过毛宗岗《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有关该回行文曲折问题的品评和《三国演义》中《刘玄德三顾茅庐节选》部分的展示和研读,引导大家具体体验曲折叙事的特点,深刻认识曲折叙事的目的和意义。第二板块“活动体验”部分引导大家通过对有关例文佳作的阅读和研讨,准确把握曲折叙事的要求、本质和实施途径,即:一、不要把什么都写出来;二、曲折的情节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三、曲折通过章法和句法表现出来。第三板块“写作实践”部分,通过二道实践题,训练学生构思技巧。第四板块“资料链接”部分引用的杨荫浒《文似看山不喜平》中的几段文字,阐释了写文章宜曲不宜直的道理,揭示了曲折叙事与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关联。[对应学生用书P44]1.《刘玄德三顾茅庐(节选)》设置了哪些曲折的情节?这些情节有何作用?这对你创作叙事性作品有何启发?[互动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1)节选部分一波数折,先是意欲拜访遭到关张的强烈反对,此一折;继而见到诸葛均得知诸葛亮已归可以相见,却因诸葛亮昼寝未醒而一等再等,此二折;待到初见,1.认真阅读材料,仔细体会叙事波澜起伏的审美效果以及写出事件波澜的作用。2.要学会用心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生活,了解社会生活和客观事件的复杂多变。3.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兴波澜、求变化的写作方法。4.注意观察生活,搜集材料,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事件的波澜。诸葛亮却一再谦让,不肯赐教,此三折;待到诸葛亮出谋划策,刘备茅塞顿开,刘备拜请诸葛亮下山,诸葛亮却又不肯出山,此四折;刘备泣泪沾襟,诸葛亮被诚意打动而答应出山,刘备大喜赠送礼物,诸葛亮却又不受,此五折。(2)这些情节的设计既精彩地呈现了人物形象,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启发:情节曲折是提升阅读兴趣的需要,更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2.贯串《雨夜》一文的有一条感情线,这条感情线是起伏不平的,“我”的内心世界经历了哪些变化?反复的雨景描写对于表现“我”内心的波澜有何作用?本文对你写作时设置故事情节又有何启发?[互动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1)我的心路历程是:先是得知“我”与“她”的分数后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对比平时表现感觉十分不平并暗暗地嫉妒;继而作假设并想起考分出来前的相互安慰,心里涌出温暖;短暂犹豫之后,心情逐渐平静,终于打出了电话,内心重又充满希望。(2)反复描写雨景,一是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内心的不平静;二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开窗吹风获得雨水净化万物的启示,促使我摆脱了不平与怨恨,心灵得以净化,并最终拨通了电话;三是心情的暗示与外化,有力地显现了情绪的变化,伤心时写雨在哭,想通后写雨夜清新、一片蛙鸣、明天一切都是新的,融情于景,从写景的角度生动地展现了“我”内心的波澜。(3)启发:用情感变化和环境变化可以增加文章的曲折性。3.《河豚子》有哪些曲折的情节?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从这篇小说中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