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5*巴尔扎克葬词(第一课时)VIP免费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5*巴尔扎克葬词(第一课时)_第1页
1/7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5*巴尔扎克葬词(第一课时)_第2页
2/7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5*巴尔扎克葬词(第一课时)_第3页
3/7
15.巴尔扎克葬词●从容说课《巴尔扎克葬词》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说稿,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面对巴尔扎克的死亡,演说者雨果没有用低沉的语调,也没有用哀伤的言辞,去述说死者的生平和病逝,而是用高亢的语调、诗化和哲理性的语言,评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这篇演说稿不同于一般葬词的是,它不仅评说死者,而且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评论巴尔扎克的同时,也带上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作者的生死观。雨果认为,像巴尔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整篇演说稿,给读者的不是压抑,不是眼泪,不是哀伤,而是悲壮、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总括全文,本文的主题为:深切悼念巴尔扎克的逝世,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表达作者积极的生死观。结构层次: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总写巴尔扎克的伟大,表达哀悼之情;第二部分(3~9段),具体评述巴尔扎克的作品、人格和影响;第三部分(10~12段),阐述作者的生死观,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意义。本文的情和理的结合表现得非常突出。巴尔扎克的逝世,在雨果心中无疑掀起了巨大的感情波澜。使他感到无限悲痛,这在本文的字里行间都表现出来了。再者,如果我们披文人情,对文章进行理性分析,就会得到一种“理”的启示,无论是作者对雨果的评价。还是作者阐述的生死观,都是一种“理”,正是这种包含在“情”中的“理”,使读者受到长久的情感震撼和理性教益。鉴赏本文重点应放在体味散文的哲理语言和思想感情上,涵泳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再者,文章是一篇自读课文,可采用讨论法和点拨法。讨论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应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以免放任自流、浅尝辄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风格及他们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理解雨果对巴尔扎克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把握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深切悼念和无限敬仰之情。3.正确理解雨果在文中所阐述的自己的人生观、生死观。能力目标1.学习积累“显赫、佼佼……”等10个词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2.从关键词或句子结构的角度,鉴赏既诗化又哲理化的语言,充分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思想感情,提高语言鉴赏能力。3.通过对课文情理交融这一特点的赏析,培养学生鉴赏散文含蓄美的能力。4.学习运用比较阅读法,广思博取,提高阅读能力。德育目标学习巴尔扎克和雨果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和他们宽广的胸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1.体味这篇葬词的哲理语言和思想感情。2.涵泳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这篇葬词的独到之处。2.研读课文第三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巴尔扎克作品的。●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本文作者以激越的情感、高亢的语调、诗化的语言、哲理的信念颂扬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和不朽的价值,有悲伤、怅然,更有崇高和激动,适合朗读。通过朗读,创设浓浓的情感氛围,令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地理解文意,体味情感。2.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师应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以免放任自流、浅尝辄止。3.探究拓展法。扩大学习空间,调动学生探究未知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步提高散文鉴赏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朗读磁带实物投影仪小黑板巴尔扎克塑像图片巴尔扎克不同时期的活动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家、作品及背景简介。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3.初步鉴赏课文。[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罗丹博物院巴尔扎克塑像图片,教师配乐朗读:他昂着头,披着睡袍,仿佛在展望美丽的晨曦;又似乎对他所揭露和鞭挞的人欲横流的资产阶级社会,表示一种藐视;要不然,就是他自信将留下传世的杰作——“非人工的纪念碑”,因而怀着“咱们俩来拼一拼”的情绪。他那像雄狮一样硕大的头、粗壮的脖子鬣毛般的长发、略带棱角的头型以及健壮的身躯,显示了无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5*巴尔扎克葬词(第一课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雨丝书吧+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乐于和他人分享知识,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