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学目标1.熟悉商、周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2.通过学习夏、商、周三个朝代政治体制的变化情况,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应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政治体制的变革。3.夏、商、周三代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早期的政治文明,是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事情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周礼与周朝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各学习小组通过在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电视等媒体上的搜索和浏览,找到与夏、商、周有关的特别是与这一时期政治制度有关的资料。2.阅读本课教材的内容3.分类和整理搜集到有关史实。4.思考课后解析与探究。(二)导入新课情境营造:用大屏幕打出大禹治水图。教学导语:相传是大禹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从此我国就有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早期的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形成夏、商、周三代政治格局。随着秦朝统一的完成,宗法制、分封制又被中央集权制度所取代。事实证明,一个旧制度的破坏和一个新制度的确立都必须经过许多的坎坷和曲折。那么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用这种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三)教学结构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专心爱心用心11.夏朝的政治制度2.商朝的内外服联盟3.王权与神权二、封邦建国1.西周的建立2.分封制的确立与结果三、以嫡长了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2.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四)师生互动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课堂设问一:相传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这种方式被称做什么?提示:古代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方法称做禅让。课堂设问二:夏、商两代各建立于什么时期?其政治制度各有什么特点?提示:夏代约建立一公元闪2070年,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先例的权力)但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如最高统治者称为“后”(当初的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的意思),以祖宗的身份来行使统治权力、号令各个部族,表明它刚刚从氏族社会组织中脱胎出来,还带有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商王朝大约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是一个以商部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课堂设问三:什么是方国联盟?什么是内服、外服?商王*什么来强化自己的权力?提示:远古时期,人们把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若干个方国联合起来组成方国联盟。“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这里的所谓内服,是指聚集在国王周围的官吏;外服的指臣服于王朝的地方诸侯。在某种程度上,“外服具有一定的地方行政区划的性质,与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共同构成国家的地方政权,这种地方行政区划体制称为“服制”。地方诸侯根据与王朝关系的远近,形成不太牢固的臣服和贡纳关系。“外服”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不完专心爱心用心2全相同的,臣服于商族的部落,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臣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属关系。另外,商王还依*神权来强化王权。正因为方国只是在商五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与之结成臣属关系,方国的服从与否随着中央力量的强弱而变化的,所以商王还不得不依*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以此加强控制方国联盟的能力。夏、商两代政治制度如此,周代又如何呢?设计意图:为什么说夏朝的“政治制度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教材中没有做具体解释,因此,教师应将这部分内容讲述清楚。若能用图片来辅助说明更好,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远古社会有一个感性认识。二、封邦建国1.西周的建立情境营造:用西周镐京沪京遗址的照片和周公的画像等图像营造下种情境。课堂设问一:西周由何人建立于何时?都城在哪里?提示:公元前10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