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夫环而攻之(fú)2.商贾(ɡǔ)3.一朝之患(zhāo)4.惛(hūn)5.罔民(wǎnɡ)二、通假字1.攻亲戚之所畔通叛,背叛2.其横逆由是也同犹,还是3.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同无,没有4.刑于寡妻通型,楷模,这里指做榜样5.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通途,道路6.则盍反其本矣通返,返回,回归7.无失其时通毋,不要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三、古今异义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能够凭借今义:能够2.亲戚畔之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3.爱人者,人恒爱之古义:关爱别人今义: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男女的一方4.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古义:比这今义:表示一事紧接前一事5.然后从而刑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6.君子所以异于人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以之及”的省略,把它推广到今义: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8.刑于寡妻,至于弟兄古义:推广到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9.然后从而刑之古义:接着就今义:表目的,因果关系的连词四、一词多义1.如2.治3.以4.至5.刑6.于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事:侍奉2.树之以桑树:种植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5.礼人不答礼:用礼对待6.刑于寡妻刑:做榜样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威慑9.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刑:惩罚(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老人(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孩子(3)然后驱而之善善:善道2.形容词作动词(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尊重(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爱护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使……坚固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舜,人也;我,亦人也(“也”表判断)(二)被动句凶年免于死亡(“于”表被动)(三)状语后置句1.树之以桑(“以桑”作状语,后置)2.天下可运于掌(“于掌”作状语,后置)3.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作状语,后置)(四)宾语前置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作宾语,前置)[课文·译注](1)(2)(3)(4)后两个是形容词作名词,老人。以及:“以之及”的省略;以,介词,把;之,代对老人敬重的态度;及,涉及,推及,推广到。幼:第一个是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后两个是形容词作名词,小孩。天下可运于掌:名词作动词,做榜样。寡:国君的谦称。于:第一个为介词“给”,第二个为介词“到”,第三个为介词“把”。以:介词“用”。事:侍奉,赡养。俯:向下。畜(xù):供养,养活。乐岁:好年成,丰年。凶年:荒年,坏年成。驱:驱使,督促。之:动词,到……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评析]关爱别人的人,人们常常关爱他;尊敬别人的人,人们常常尊敬他。孟子强调,统治者要秉仁心爱人,以智慧治人,以恭敬礼人。做到这些,一定会得到百姓的拥护、爱戴。而就社会成员个体而言,也应互敬互爱。如果统治者与百姓之间、百姓与百姓之间相互爱护(以仁存心),相互敬重(以礼存心),一定会达到“人和”的局面。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评析]国家疆界不能限制人民,使国家坚固不靠山河的险要,威行天下不靠兵器、甲胄的精良。孟子认为,所谓的“爱民”,并不是在“我”的地域内的人民“我”才爱护,不在“我”的地域内的人民“我”就不爱护,“爱民”是不分疆界的,就像强固国家不能靠山川的险峻,威震天下不能靠兵器的坚利一样。只有得到人民的爱戴,尤其是域外人民的爱戴,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关系,国家方能稳固。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评析]这是孟子总结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教训提出的著名主张。他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认为在战争中有利的天气、时令条件不如有利的地理条件,有利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所向的内部团结,这就强调了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民心。孟子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激励着一切为正义而斗争的人们。[问题1]孟子喜欢用“推己及人”来劝导统治者,如对于齐宣王自称“好乐”,他马上加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