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日知录》三则 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VIP免费

高中语文:《日知录》三则 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1页
1/2
高中语文:《日知录》三则 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2页
2/2
《日知录》三则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著书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会其“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2教学方法:讲读法、设疑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入设计由学生较为熟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导入。二、顾炎武及《日知录》的相关介绍顾炎武自题《日知录》曰:“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所谓子夏之言,即《论语·子张》中子夏的一句话:“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三、研习课文(一)第一则“文须有益于天下”1、朗读、疏通文意2、分析内容(1)如果划分层次,可划分为几层?(有益之文、无益之文)(2)小结:作者先从正面立论,一口气说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之间”的四个理由。后从反面申述,对无益之文,作者也从四个方面列举其弊端。(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二)第二则“著书之难”1、朗读、了解大意2、分析内容(1)作者为什么说“著书之难”?如何理解“后人”“成书太易”?(“难”是高标准严要求)(2)作者对他所列作品的态度是否一致?你从何而知?(3)你认为作者提倡的著书原则是什么?可以用文中语句回答。(4)小结:作者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书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提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有用。(三)第三则“文人之多”1、朗读、疏通文意2、分析内容(1)研读“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并体会其情感。(假“文人”多,正是要揭示真“文人”少)(2)小结:这则文字,引用古人论述,核以当时社会风气,对唐宋以下文人泛滥,世风浮华表示了极大的忧虑,作者融入了他对于立身处世的深沉思考,总归于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当时文人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要端正创作态度)(四)总结:课文节选的《日知录》三则,并见于该书卷十九,集中体现了他关于作文、著述及立身处世的观点,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一以贯之”的经世致用思想。四、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日知录》三则(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三则(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益之文(正面立论)(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无益之文(反面申述)第二则“著书之难”“后人”“成书太易”(著书贵在独创)著书原则第三则“文人之多”假“文人”多,真“文人”少(思想观念出问题——要端正创作态度)忧虑(唐宋以下)文人泛滥,世风浮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日知录》三则 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