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三大强酸的性质和制法,以及氮的化合物知识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可加深对物质结构理论、电离及氧化还原的初步知识的理解。所涉及的一些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和工业制硝酸的化学反应原理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合成氨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硝酸制法的反应原理,并了解主要生产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边讲边实验的实验探索方法学习硝酸的性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制取硝酸的原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辩证法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3、教学重、难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硝酸的制法是本节课的重点;硝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难点。二、说教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化学研究的方法论为指导,采用“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结论——应用”的边讲边实验的实验探索方法进行施教,主要侧重于实验探索、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具体实施方法是:通过设计一些探索性实验,师生共同讨论,使学生掌握认识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和态度;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介绍王水的成分和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进行化学史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说学法根据化学学习的认知理论,运用化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为指导,让学生从都是创设的问题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有选择地观察,有目的地思考,进行类比、讨论,透过化学现象探索其本质。学生可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用适当的学法,如硝酸的物理性质,用观察法学习;学习化学性质时,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演绎推理,使学生认识到硝酸的不稳*1定性和强氧化性;硝酸制法的学习,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学阅读、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简明扼要地从解释谚语“雷雨发庄稼”的道理引入。(二)硝酸的性质:包括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硝酸的物理性质让学生根据实验提纲进行实验操作,简单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2、硝酸的化学性质:重点学习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1)不稳定性通过对比实验,设疑引导学生分析久置硝酸呈黄色的原因,得出硝酸的不稳定性的结论;由学生推导并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加以理解,“有降必有升”,贯穿辩证法的教学;同时提问硝酸如何保存?及时反馈所学知识,让学生掌握“性质决定保存”的规律。(2)酸性让学生温故知新,利用已学知识,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举例说明硝酸的酸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3)强氧化性:重点是与金属的反应。①硝酸与金属的反应【设疑】浓硫酸能与铜反应,那么浓、稀硝酸能否与铜反应呢?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进行操作,改进实验装置,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环保意识。分析实验现象,配合软件演示,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导化学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得出浓、稀硝酸在反应中均起到强氧化性和酸性的作用;同时继续设问:“比较浓、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让学生深入讨论,通过比较浓、稀硝酸与铜反应时的激烈程度,得出结论: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同时纠正学生用价态变化多少来判断浓、稀硝酸氧化性强弱的学习误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结出硝酸与不活泼金属反应,浓硝酸被还原成NO2气体,稀硝酸被还原成NO气体,均没有H2生成。设问过渡:“比铜活泼的金属能否与硝酸反应?”引导学生类比浓硫酸的性质,演绎推理,得出结论:活泼金属能与硝酸反应,而且没有H2生成;同时强调:在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钝化;加热时溶解。接着指出金、铂不能溶于硝酸,但能溶于王水;简单介绍王水的成分及巧记方法。最后师生共同小结硝酸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