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绣上几道花边儿清代大学者纪晓岚很小的时候,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老师姓施)啼笑皆非。有一天,他带着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却被施老师瞧见,他故意装作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可是当施老师吟着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一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地被挤死了,老师还很得意地吟了一句:“细羽佳禽砖后死。”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后’我对‘先’,‘死’我对‘生’,连起来就是:‘粗毛野兽石先生’。”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拿这个聪慧的学生没办法!一、“枯藤、老树、昏鸦”与修辞1.词性词性是指词在语言组合结构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或基本语法性质、功能与特点。某个词按照它所具有的语法功能应该属于某一类,这个词就具有了某一类词的词性。2.形容词和名词的修辞作用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不能够表示动作、行为或者人和事物的性质、状态,但名词写景状物会给人如在目前的感觉,更具体、更形象化。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因而形容词也大都有描绘色彩、性状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形容词和名词的修辞作用是能把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具体。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曲基本上没有选用动词,全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有机组合,营造出一种寂静、悲哀、凄凉的气氛,给人以抑郁难忍的感觉,日暮途穷的凄凉景色形象具体地衬托了人的悲凉的感情。3.动词的修辞作用动词能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动词还能细致描写动态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感觉;动词还可以变静态的画面为动态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给人以力量和鼓舞。鲁迅《药》中对康大叔的描写,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揭示他凶残、贪婪、奸诈的性格特征的。宋祁《玉楼春》中“著一‘闹’字,而意境全出”,使“春意”有了动态和生机。4.拟声词的修辞作用拟声词能把物体、人的运动的种种声音模拟得逼真、形象而生动。孙犁《荷花淀》里的“扑楞楞”,茅盾《戽水》中的“啾啾啾”“喔喔”都把事物描摹得生动、形象。5.副词的修辞作用副词能把人、物活动的时间、范围、程度、频率、然否等种种情况写得精练而准确。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连用三个“竟”字,来突出出乎意料,表达了对反动当局的愤恨之情,也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受害者的同情和高度评价。这三个“竟”字,内容丰富情感鲜明,字字千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作用和战斗力量。二、典雅风格所谓“典雅”,就是运用规范化、正统化的语言去表现某一内容;而较少使用大众化的语言和口语化的语言。“典雅”具有两个重要的外部特征:一是多用书面语言成分,强调运用规范的、正统的乃至历史的语言成分;二是经常使用一些文言词句。在运用书面语言和文言词句创造典雅风格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内容要高雅,二是用词要恰到好处。1.比喻(1)定义: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熟知的某种事理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理或情境的修辞格。(2)特点: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高深的事理浅显明白,使复杂的事情清晰突出,使抽象的事物生动具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3)条件: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②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4)类别:①明喻:本体、喻体是相似关系。比喻词:好像、像、如、似、仿佛……②暗喻:本体、喻体是相合关系。比喻词:是、成为、变成、当作……③借喻:只出现喻体。④博喻:用几个喻体说明或描述一个本体。(5)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6)注意事项: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③要注意思想感情。2.排比(1)定义: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格。(2)分类:①成分排比: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②单句排比:一个复句的各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