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与其前后知识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学好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对罗斯福新政已有所了解,对罗斯福的事迹并不陌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能力。因此根据学生心理、知识、能力基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现实切入,借助网络、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构建翻转课堂,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性阐释,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课前预习学案的下发和课前的P自主学习,对罗斯福新政的各方面措施和相应的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部分作用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堂讨论质疑。在针对其特点、实质和影响的分析,学生缺乏系统的评价方法,需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四、教学环境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视频导入:在导入新课部分,通过情境设置,播放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这样可以通过视听刺激学生,在引入新课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罗斯福新政学习中,通过播放视频——《罗斯福新政》,创设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可以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图片展示:在新政背景中,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提供的相关材料和图片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从材料当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外探究中,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梯度,提供不同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以更好的发挥他们本身的才能。同时,通过一些素材的提供,如漫画等,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播放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观看视频多媒体视频资源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爆发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展示PPT)小组课堂讨论问题多媒体数字技术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和下列提供的图片,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发生及其表现。(展示PPT)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多媒体数字技术创设情境,感受历史经济危机期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公民,你会投谁的票?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学生讨论回答网上信息资源整合小结归纳利用板书串讲本节课的整理笔记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