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考点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教案【目标要求】世界上的文字有两个系统:一是表意系统,二是拼音系统。汉字属表意系统。汉字最大特点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而高考将形音义分设几道考题,只不过是将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独立出来而已。在具体的复习解题中,还是应该将三者结合起来考虑更好,也就是说在字音的审读和字形的分析的时候,要以字义的理解为基础.。《考试说明》将识记字形的能力要求定为A级,高考辨识字形主要考查有无别字。【网络透视】别字类型1.因字形相似而误。有些自整体相近、细微处略有差别,粗枝大叶会搞错。例如:“荼”“茶”,“锡”“鍚”,“壶”“壸”,“惴”“湍”“揣”“踹”,“惦”“掂”,“浑”“诨”。2.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有些字的字形子以不同而读音相同,识记不清会混淆。例如:“反应”与“反映”“川流不息”的“川”误为“穿”,“仗义执言”的“执”误写为“直”。3.因字音相同字形相近而误例如:“痉挛”误写为“孪”,“国籍”的“籍”误为“藉”,“脱颖”的“颖”误为“颍”,“插诨打科”的“浑”误写为“浑”。4.因字音相同字义相近而误。例如:“鸠占鹊巢”的“鹊”误为“雀”。5.不理解成语含义或不了解成语典故的出处而误。如把“再接再厉”的“厉”易写成“励”,是因为不了解“厉”为“砺”的通假字,“厉”是磨的意思。如把“破釜沉舟”、“滥宇充数”、“班门弄斧”中的“釜”、“滥”、“班”,误写作“斧”、“烂”、“搬”,就是因为不了解这些成语来历。从2001年以后的高考试题来看,“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的范围是以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联合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依据的。2004年的备考也应当在这个基础上收缩范围,确定重点,强化记忆。下面就说说如何从汉字的“三要素”—音、形、义入手,识记现代汉语字形。(1)要以音辨形。比如“人影chōngchōng”用“憧”,“一zhuàng楼房”用“幢”;“jí使”用“即”,“jì然”用“既”;“奴颜bì膝”用“婢”不用“卑”;“墨守chéng规”用“成”不用“陈”。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对这些字,平时就一定要读准,读准了字音,即可“对号入座”,肯定不会写成别字。(2)要认准字形。可以根据近体字字的细微差别,看清笔画,辨清连接。有些字的字体粗看十分像,只是一笔之差,或是某一笔长短曲直略有不同而已,这些要集中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各自笔画的特点,帮助记忆。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笔画相同的,如:“子”和“孑”,“未”和“末”②笔画相同,但结构有异的,如:“佘”和“余”,③笔画不同的“茶”和“荼”,“盲”和“育”④偏旁部首不同,如:“坼”“拆”“析”和“柝”,“咄”、“拙”和“绌”,“博”和“搏”。如果平时将这些字集中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是可以帮助记忆的。(3)别义选字。既可抓住形旁别义,也可究义辨形。许多音同、音近、形体也相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而区别只在形旁。所以,只要抓住形旁加以辨析,就不会用错字。比如:“惦”是挂在心上的意思,而“掂”是用手估分量的意思;“浑”是水不清的意思,“诨”是戏谑的意思。又比如“摧”和“催”,前者从“手”,经常组成“摧毁、摧残”这样的词;后者从“人”,用在“催促、催请”这样的词中。“燥”和“躁”,前者从“火”,有“干”的意思,经常组成“干燥、燥热”等词;后者从“足”,有“急”的意思,“急躁、烦躁”就用它。而有的字则要辨清他的意思才不会记错。如“认罪伏法”中的“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不是服从法律,不能写成“服”。“各行其是”中“是”字意为“正确”,意思是“各自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去做”,不能写成“事情”的“事”。如果理解“涸泽而渔”的“渔”是动词,就不会误写为“鱼”;如果掌握了“叹为观止”这个成语的含义,就不会把“止”误写成为“之”,如果知道“以逸待劳”的“待”是等待之义,就不会误为“以逸代劳”。“缴纳税金”的“缴”意为“履行义务”,“缴枪不杀”的“缴”意为“迫使交出”,都不能写成“交”。“贸然进攻”的“贸”意为“轻率”,并非“冒失”,不能写成“冒”。懂了词义,掌握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