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问题解决评价单【教学目标】1、本文主要是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给同学如何鉴赏诗歌提供实感。一、走近作者林庚,字静希。我国。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等诗集。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提出了“”和“”。二、生字注音袅袅灼灼涔阳窸窣照浦亭皋万应锭迢远褒寒砧言筌恽招徕三、词语解释袅袅——灼灼——寒砧——亭皋——窸窣——冉冉——四、浏览文章第1、2段,说说文中引用大量诗句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现象?五、“木叶”到“落木”,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其关键点在哪?(请从第3段中找答案)六、读第四段,请思考:“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1七、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比较诗中“高木与“高树的不同意味。八、“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是什么?九、根据“木”的形象特征,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和“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味十、比较“梅”不同的生长环境,分析三种“梅”的不同形象,赋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泽东《卜算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王诗:陆诗:毛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