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了解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理解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2.能力目标:具有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能力;具有抵制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履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难点: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相对不足,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文化的诱惑,引起思想上的困惑;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观多元化、思想文化日趋多样化,正确引导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着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本课具有现实教育意义。三、教法设计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和本课的特点,本课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板书、视频等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积极性。四、教学内容分析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2.先进文化的概念: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5.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五、课时计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教师:请说说这个图片反映了当前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生:略教师:(肯定性表扬)2008年1月中旬以来,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这场五十年未遇的雪冻灾害给部分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及百姓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中国政府迅速启动抗灾应急计划,积极调配国家资源,满足上亿受灾民众的需求。在整个抗击雪灾的过程中,举国上下,形成了全民一心、众志成城的局面。为什么能够形成全民一心、众志成城的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所产生的凝聚力。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表现。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这种先进文化有什么意义,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本节课学习。(二)师生互动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板书)2(1)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活动之一:观看电视剧《亮剑》片段。(主要场景:李云龙独立团的骑兵连为了掩护大部队的转移,被日军重兵包围。子弹打光,骑兵连只剩下几十个人。连长孙德圣命令战士们上刺刀,面对数倍日军骑兵的包围,每个战士都毫无惧色。)教师:同学们有哪些人看过或了解这部电视剧?大家在看这部电视剧或刚才片段的时候,你是否受到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震撼?尽管这不完全是生活的真实,但电视剧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却使人感到是种精神的享受,是一种摧人奋进的力量。这样的电视剧我们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教师:哪位同学能说下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①什么是先进文化?(板书)学生:(回答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不一定要用教材表述。)教师:同学们,我们能天天看电视剧不参加生产劳动吗?我们这样的一个国家不需要很好治理吗?很显然,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