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4.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5.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6.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7.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本讲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本讲难点: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2.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3.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考点点拨:一、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基因、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类比推理;伴性遗传、红绿色盲、交叉遗传。(二)知识网络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者从亲代传递下一代的。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原因: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摩尔根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现象理论解释实验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性排列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伴性遗传(三)疑难解析性别决定和伴性遣传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性的动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染色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另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一般是1对,而常染色体为n-1对。性别决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XY型性别决定,特点是雌性动物体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个体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XY,如哺乳动物、果蝇等。另一种性别决定的方式是ZW型,特点是雌性动物体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ZW,雄性个体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ZZ,如家蚕、鸡、鸭等。根据性别决定的原理,不论是哪种性别决定方式,后代的性别比例都是1∶1。性别决定发生在受精的过程中,对人类来说取决于X型精子还是Y型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作用一经完成,性别也就决定了。哺乳动物的性别主要取决于体内性染色体的组成,环境对性别的决定几乎没有影响。但在低等一些的动物体内,如两栖类、爬行类等,性别的决定除与性染色体组成有关外,与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如青蛙等低等脊椎动物,即使性染色体组成为XY,但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也会发育成雌蛙,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即使性染色体组成为XX,也会发育成雄蛙。也就说低等的脊椎动物染色体对性别的决定不是很强烈的。伴性遗传是指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方式与性别存在着联系,故称为伴性遗传。在人类中,如果在性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是隐性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如果在性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是显性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如果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这种病只在男性中发生,女性无此病。概念:某些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人类的红绿色盲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交叉遗传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特点:女性患者多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人类遗传病的5种遗传方式及其特点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主要有5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这5种遗传方式的遗传特点见表8-3。表8-3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遗传特点实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白化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软骨发育不全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色盲、血友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代代相传,交叉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抗VD佝偻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人类中的毛耳遗传方式除了上述5种外,还有两种遗传方式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下:细胞质遗传和从性遗传。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遗传方式。与核遗传不同,不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后代总是表现出母本相似的性状。其原因是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来自卵细胞,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