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依据】1、学情依据:高二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了生活阅历和文化积累,但哲学这个模块比较抽象,对于初接触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2、教材依据:本课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目:唯物主义,介绍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唯心主义,介绍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以及哲学的两个“对子”。本课主要是在第一课对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有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3、重难点依据:本科的重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唯物主义的含义(2)唯心主义的含义(3)相对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拜别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教学方式]1、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多种图例2、讨论分析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分析材料,总结知识点3、讲解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由教师讲解[教学构思]一、唯物主义让学生看书预习课本内容,归纳以下知识点。(多媒体投影课件:)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形态基本观点局限性或优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多媒体投影课件:)一、唯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2、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3、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归纳唯物主义形态基本观点局限性或优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多媒体投影课件:)21、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他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2、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让学生体会,归纳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局限性或优点基本观点基本形态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点拨: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所以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即把自然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方法推广为哲学的分析方法,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却是唯心的。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配套练习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思路:人脑产生意识不同于肝脏分泌胆汁,它具有能动性,而肝脏分泌胆汁则是一种纯本能的现象,具有机械性。但同时它又体现物质的第一性,故C项正确。点拨:4辨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