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导语引入一、热点导入:问题探究:请同学们看以上几幅图片,说说它们反映了我国公民在依法行使哪些政治权利、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些内容。二、情境导入:高一四班的王亮经过全体同学投票表决当选为班长。张明:恭喜你啊,王亮。我投了你一票。班主任:这是全体同学行使选举权的结果,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要支持王亮的工作。凑巧的是,王亮的爸爸王刚前不久被本村村民选举为该村的村主任。问题探究:王亮和他爸爸的当选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王亮虽然是同学们行使“选举权”的结果,但是这种选举权不是政治意义上的选举,而王亮的爸爸当选为村主任则是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体现,是公民政治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拥有哪些政治权利,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应该遵循什么准则。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新课解读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课堂探究活动:阅读课本第8页图片和文字说明,说说它们反映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哪些政治性务?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上述图片表述了我国公民的各种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那么本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展开今天的学习。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探究活动: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材料二:(新闻)近日,新疆喀什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盗窃罪、非法拘禁罪、收买被拐骗妇女和儿童罪、拐骗儿童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等数罪并罚,分别判处托合提·吾普尔、古丽妮萨·麦麦提各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10万元,剥夺政治权利3年。吾吉阿不都拉·阿力木、开萨尔·吐尔洪等其余犯罪分子分别被判处18年至2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问题探究:通过通过材料一宪法的阅读,并结合材料二,说明哪些人不具有选举权?学生思考讨论并进行回答:那些因为犯了罪,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是没有选举权的。教师总结: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通过材料二的案例我们可以得知,那些触犯刑法,被法院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当然,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也不具有选举权。其次,公民行使选举权,选举的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也就是人大代表。但是例如我们前面探究活动中,王亮的爸爸当选为村主任,就不是村民行使选举权的表现,而是民主管理社会事务的表现。(2)政治自由材料一:广州大学生反北约示威游行北京大学生示威游行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教师引导:通过上面的图片和材料,我们知道,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政治自由,那么政治自由具体有哪些方面,各自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下面的表格,对政治自由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总结:政治自由含义言论自由通过语言表达意思出版自由以出版物形式表达结社自由法定程序、持续性集会自由聚集在一定场所游行自由列队行进表达示威自由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1)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2)地位: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具体表现。探究活动(课本第9页):观点一:政治自由就是人们能够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观点二:政治自由是做法律所允许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你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学生活动:思考,分组讨论。学生回答: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政治自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