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李政道博士一、学习目标1、了解访谈的文体特征及答题方法。2、把握全文信息,准确理解访谈核心;研究重点语句,理解访谈内容。3、了解李政道博士的事迹和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做好本职工作。二、课文助读(一)走进作者闵捷,《北京青年报》特约记者。(二)李政道简介美国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上海市,原籍江苏苏州。1944-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院学习,1950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1953-196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教1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教授”。李政道教授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李政道教授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以及其一些对称性不恒的发现,是极为重要的划时代贡献,为此,李政道教授和杨振宁教授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在科学上早熟的李政道,1956年30岁时便升任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还十分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他建议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他建议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时,对他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真是用心良苦,竭尽全力。【获奖】1957诺贝尔物理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94和平科学奖1995中国国际合作奖1997命名3443小行星为李政道星【名誉学位】1958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博士1969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博士1986美国Drexel大学文学博士(三)相关知识1、定义:“访谈”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或某一事件或者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2、特点:针对性专题性典型性3、一个成功的访谈应该达到如下要求:(1)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谈什么,深入、细致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所以要做到:①选定访谈对象,确定采访方式。②适当了解一些背景知识。③确定采访主题。(2)精心实施、调控好访谈过程。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开头要能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主体要根据进程的变化,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3)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②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③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⑤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⑥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⑦对比:有时侯,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4、提问技巧(答题思路)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直切主题,直接发问。紧接上文,通过提示性话语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