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配置资源年月日星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基础知识】1、识记市场经济、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2、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的方式、优点与不足,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市场配置优缺点,以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能力过程】通过学习市场调节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做到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课标要求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提示与建议Ⅰ、市场能指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Ⅱ、讨论:经济生活中制定和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有什么意义。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重点市场调节如何配置资源及其优点难点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课时教具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实例教学法,把教材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对商品价格变化或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进行调查,从中明确市场怎样配置资源、诚信的重要性等知识。导入新课师生互动一:教师活动:结合教材92页插图和提供的情境导入的背景材料,让学生讨论、分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因。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发言。教师活动:进行点拨和总结,并引导学生明确两点,一是我国人民的需求不断增长,即具有无限性,二是我国资源供应紧张,即具有有限性。无限和有限的矛盾,就要优化资源配置。设计意图:结合人们普遍关注的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分析,导入新课内容教学过一、市场配置资源1、市场调节(1)、合理配置的必要性:资源需要合理配置,资源的有限性和人1程们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决定的师生互动二: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段有哪些?学生活动:思考、看书、作答。(2)、配置资源的方式和手段:计划和市场两个基本手段(3)、市场调节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市场和计划是怎样配置资源的?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相结合,发表见解。教师活动:进行点拨和总结。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就是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来调节资源配置。市场就是通过供求变化、价格变化和人们的竞争,来调节资源配置的。并进一步分析,两种手段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的区别,形成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①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②市场调节(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内涵:师生互动三:教师活动:让学生回忆第一单元中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关系,并让学生结合书本内容,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分析市场是怎样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信号来调节资源的?学生活动: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表述观点,相互修正。教师活动:进行总结与点拨。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进行的。①价格和供求。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竞争。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生产、经营者调节人、财、物等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师生互动四: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市场调节资源的过程入手,思考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分析出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学生活动:思考、发言。教师活动:进行点拨。说明(4)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