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二(人教新课标)《2.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感悟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本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公民的监督权,监督的对象、范围,即谁监督、监督谁的问题;懂得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即向政府信访机构举报、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新闻媒体曝光等;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责任和意义;明确要负责任地行使公民监督的权利,合法地使用监督权。本框是《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第四框题,是对第一课第二框题“监督权”的深化。本框是对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监督进行概说,下设三目。第一目“谁监督、监督谁”是情景导入,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及意义;第二目“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是情景分析,所阐述的知识点是本课的难点,讲三层意思。首先,教材承上启下,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引出民主监督。然后,教材详细说明了什么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民主监督权。最后,教材详细说明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有哪些合法的渠道;第三目“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是情景回归,与前三框一致,这一目的情景回归也是落在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生活的能力。二、学生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本框的一些相关内容,对教材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比较深入、系统的认识。2.心理特征和思维品质:高一年学生的特点是由形象思维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思想活跃,关心时事,关注生活,具有较强烈的成就意识、表现欲望和自主获取知识的渴望。但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薄弱,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有待加强。3.学习需求:要求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能拓宽知识面,培养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公民的监督权,监督的对象、范围,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2.理解公民的民主监督的重要性。3.学会分析如何行使监督权。【能力目标】1.学会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提高对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责任和意义的认识,积极参与民主政治生活,逐步增强和提高行使监督权的能力。3.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2.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监督权,怎样行使监督权以及它的意义。教学难点:怎样实行民主监督。五、教学方式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教师抛锚式教学模式有机整合。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事例分析法,探究与共享教学法,运用与实践教学法。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传统的教具。七、教学过程【课前探究】1.要求学生预习本框题,初步了解本框题的知识结构,并分组查找公民通过各种渠道行使监督权的事例。2.布置学生分组调查所生活的社区周围、学校周围存在哪些由于政府部门不作为或者不当作为带来的问题。【导入新课】情境营造:(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及文字说明)“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两会”上看望政协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论衡》中的话,表达了政府倾听民声、受民监督的施政理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执政以来,多次强调重视民主监督:2003年国务院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会:“全国2500多个县(区),我跑遍了1800多个。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国情和人民的状况,深知人民的期待。”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教学导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民主监督的重要性。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民主监督方面的问题。设计意图:①渲染教学情感,营造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②点明主题题:民主监督。【教学结构】(一)谁监督监督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