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政治《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2)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3)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能力目标(1)通过联系含义的提炼与概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2)能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的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和具体事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2)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课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部分,它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物质的)。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首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多媒体播放《唇亡齿寒》学生思考:1、典故中唇和齿是一种什么联系?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池鱼、水、城门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3、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教师: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那什么是联系,联系有什么特征,以及学习了联系的有关原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入新课】【板书】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教师:在我们生活中你发现哪些事物是存在着联系的?学生举例:(略)。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联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板书】(二)、联系的特点展示图片:《蝴蝶效应》学生讲述: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教师: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联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2学生:联系是普遍的。[教师:联系的普遍性具体怎么理解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板书】1.联系的普遍性(1)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学生讨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那么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引导思考:美国大西洋彼岸的一块石头和××同学有没有联系?师生小结: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是说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教师: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对于我们做事情有什么启示呢?【板书】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过渡:联系具有普遍性,这是联系的第一个特点。下面我们看联系的第二个特点新华社报导:一女大学生毕业后求职四处碰壁,究其原因,并不是女大学生能力不够或水平不高,而是因为她姓“裴”,招聘人员认为者个姓与“赔”同音,不吉利,所以把她拒之门外。请大家讨论一下:报道中招聘者的做法正确么?学生:(略)教师:“赔”和“裴”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招聘者的做法是在用主观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那么我们一起看看联系的客观性。【板书】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3)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提出问题】既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