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熟读并翻译全文。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时运用的多种手法。3.理解司马迁对项羽的复杂情感态度,既写出了项羽的性格缺陷,也对其倾注了同情和惋惜,文末又礼赞了这位悲剧英雄。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熟读并翻译全文。2.学习司马迁刻画人物是“摩形传神,千载如生”。学习方法:诵读,质疑,合作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秦末农民起义的烽火燃遍了全国,项羽和他叔叔项梁也在江东起兵,项羽就是在这场风风烈烈的农民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他的叱咤风云的一生虽然以悲剧结束,但是他的英勇刚烈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令后人无限敬仰和同情。司马迁运用他那传神之笔,记述了项羽和强秦及刘邦的斗争的壮阔的军事场面,情节起伏,气势磅礴,脉络清晰,语言生动,人物想象栩栩如生。文中破釜沉舟、鸿门之宴、四面楚歌、垓下之围、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项羽本纪》重点记述了项羽一生的四个阶段:1.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2.巨鹿之战功业顶峰;3.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4.垓下之围,乌江自刎英雄末路。二、预习要求1.学习字音王翦栎阳狱掾力能扛鼎垓下釜甑歌数阙麾下刈旗披靡自刎绐骗苗裔自矜会稽2.解释加点的词语不肯竟学()力能扛鼎()楚兵冠诸侯()项王军壁垓下()田父绐曰()斩将刈旗()期山东为三处()顾见汉将司马吕马童()何兴之暴也()自矜功伐()3.参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全文三、研习文本(1-3)段,合作探究1.项羽学书不成,又去学剑;学剑不成,又去学兵法,“又不肯竟学”,但是他“才气1过人”,这与他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什么联系?2.项羽见秦王,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什么样性格?3.课文第三段写巨鹿之战的经过,巨鹿之战是项羽人生事业的顶峰,司马迁是怎样极力渲染项羽的将帅神威的?四、当堂检测1.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a.又不肯竟学:坚持到底b.部勒宾客及子弟:部署,约束c.力能扛鼎:扛起d.无一还心:后退之心2.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a.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b.以是知其能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3.翻译句子(1)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2)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3)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五、课堂总结六、布置作业整理本课所学的文言知识,预习以下课文,熟读理解大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课文4-9段,回顾全文。一、解释加点的词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骓不逝兮可奈何()项王身被十余创()吾为若德()汉王为发哀()然羽非有尺寸()二、文本研习,合作探讨1.司马迁是如何刻画项羽这一形象的?22.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三、当堂检测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皆沈船,破釜甑。b.籍独不愧于心乎c.乃持项王头视鲁c.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2.选出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a.项王军壁垓下b.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c.毋妄言,族矣d.奋其私智而不师古3.选出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b.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c.吾闻汉购我头千金d.尚不觉寐而不自责4.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a.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b.乃谓其骑曰:“何如?”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d.项王军壁垓下5.选出不是定语后置的一句:()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c.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6.选出各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与众的一句:()a.以是知其能b.乃分其骑以为四队c.不忍杀之,以赐公d.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7.选出文言文固定句式解释错误的一句:()a.乃谓其骑曰:“何如?”(怎么样)b.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吗)c.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怎么办)d.汉军至,无以渡(没有人)8.翻译下列句子(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矣。(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4)自矜功伐,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