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系观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准确表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含义。(3)理解并准确表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2.能力目标(1)通过对事物发展方向前进性、道路曲折性及发展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的学习,提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处理理想与挫折、目标与过程关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2)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一方面要脚踏实地,同时又要善于抓住机遇的良好习惯。【课标要求】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33.8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针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阐发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撰文:用哲学观点,阐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教学难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教学过程】导入:(用课件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同学们经过刻苦努力后取得成功总是令人喜悦的,但是我们成功的路上必定有风风雨雨,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就会达到我们的目标。这正是今天哲学上讲的——事物的发展既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又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先看下本课的教学目标。展示教学目标。(以课件的形式展示这一框题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处理预习学案。教师,对于学生收交的预习学案、完成预习学案的情况在课堂上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展示这一框题的预习检测答案。小组内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教师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点拨,这个点拨可以选择教学时机点拨,没有必要全部放在课堂初期解释,个别问题可以放在教师点拨重难点时讲解)课堂探究:过渡: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如何判断新旧,有什么标准呢?请先完成活动一。活动一:(课件展示以下几幅图片:最早的计算机——“马克1号”,最早的汽车,计算机算命,中国高铁最快动车CRH3,2011年发现的“超级细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观看图片并讨论:以上图片代表的事物在出现时是否属于“新事物”?由此归纳判断一种事物是用心爱心专心1不是新事物的标准有哪些。教师点拨、总结:属于新事物的有:最早的计算机——“马克1号”,最早的汽车,中国高铁最快动车CRH3——“和谐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判断是否新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产生的先后,不是一时力量的强弱,主要看它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过渡:发展的观点主要有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状态、事物发展的趋势,请完成活动二,加深对这些哲理的理解。活动二:我国古代汉语里的成语和诗句蕴含着深奥的哲理。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成语和诗句,并对它们归类。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3.好事多磨,一波三折4.当机立断,机不可失5.水滴石穿,绳锯木断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8.瓜熟蒂落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0.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11.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体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有():体现“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的有:()体现“当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和发展,促成质变”的有:()体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有:()教师点拨:活动二:体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有(2、6、9):体现“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的有:(1、5、8)体现“当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和发展,促成质变”的有:(4、11)体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