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标准练4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210页1.[2020·烟台市高三调研]西周时,晋国史官为公族,孙伯餍籍氏一家独揽史官一职。晋献公时,异姓史官完全代替晋国公族史官,但异姓史官不能像公族史官那样参政、执政。材料中晋国史官的变化()A.破坏了晋国政局的稳定局面B.源于民本思想的不断发展C.与人才选拔制度调整有关D.推动了井田制的逐渐瓦解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时的史官由孙伯餍籍氏一家独揽,到春秋时期的晋献公时,异姓史官完全代替晋国公族史官,这主要是因为春秋时期贵族政治开始瓦解,人才选拔的官僚政治开始出现所导致的,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官吏选拔未体现对晋国政局的稳定局面的破坏,故A项排除;民本思想同材料无关,故B项排除;井田制瓦解主要是因为铁犁、牛耕的使用导致的,同材料无关,故D项排除。故选C。答案:C2.[2020·长沙市高三联考]“魏晋风度”“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是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起清谈之风,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却表现为形骸放浪、不拘小节。他们的这种行为()A.主要目的是宣扬道教的核心理念B.饱含对动荡社会的不满与抗争C.源于统治者宽松的国家治理政策D.表达了庶族阶层的政治诉求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在魏晋的社会大分裂和大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崇尚道家的思想,在外在的形象上形骸放浪、不拘小节,通过这些行为来表达对动荡社会的不满与抗争,故B项符合题意;他们的行为主要是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不是宣扬道教的核心理念,故A项错误;他们的行为源于社会大动荡的现实,不是统治者宽松的国家治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是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不是庶族阶层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故选B。答案:B3.[2020·抚州市高三一模]北宋初年,市舶司的长官多由知州兼任。1080年,改设提举市舶司,其职责是“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南宋在通商口岸创办外商招待所,并对外国商人和商船采取保护措施。这可以说明()A.海外贸易对两宋政权的重要性B.两宋政府大力奖励海外贸易C.两宋统治者外交观念的变化D.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北宋时期设置专门的市舶司来管理对外贸易,到南宋又在通商口岸创办外商招待所,并对外国商人和商船采取保护措施,由此可以看出两宋时期对对外贸易的重视,说明海外贸易对两宋政权的重要性,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政府对海外贸易的奖励,故B项排除;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两宋统治者的外交观念,故C项排除;材料无法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对外贸易发展的作用,故D项排除。故选A。答案:A4.[2020·厦门市高三三模]从唐代至明清,官方与民间对关羽的崇拜有三个周期:在唐代官方崇拜与民间崇拜几乎没有任何接触和关系;从北宋中后期至元代官方崇拜受到了佛教化和道教化关羽的影响;到明清时期官方崇拜与民间崇拜都受到了民间文化的影响。唐代以来对关羽崇拜的变化()A.推动了儒学和佛教、道教的深度融合B.可以看出政府对民间文化崇拜加强了掌控C.表明官方非常重视英雄人物的社会价值D.说明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走向逐渐一致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从唐代至明清,官方与民间对关羽的崇拜,从唐代的双方几乎没有任何接触和关系,到宋元时期官方逐渐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再到明清时期官方崇拜与民间崇拜都受到了民间文化的影响,这种变化表明官方和民间对关羽的认知逐渐达到一致,说明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走向逐渐趋向一致,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变化无法表明推动儒学、佛教、道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变化无法表明政府对民间文化的掌控程度,故B项错误;材料是强调官方和民间文化的一致,不是表明官方对英雄人物的社会价值的重视,故C项错误。故选D。答案:D5.[2020·大同市高三一模]由下表可知,该学者()某学者研究洋务派军事企业的信息江南制造总局1867年至1905年,自造各种机器692座,各种工具11万件福州船政局1883年至1895年,共自造机器66座。1872年制成拉轧机后造船所用的铁梁等均能自造天津机器局仿造康邦汽机,所省煤斤甚巨A.注意发掘与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B.认为其摆脱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