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安墩中学高中地理2-3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6.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3.通过上网查阅和调查身边的农民工,了解他们进城的动力4.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常州市的人口数量、用地面积等调查,分析我国城市化特点5.要求学生周日到市区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了解一下惠东县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产生的主要问题6.小组讨论:给惠东县政府提出建设惠东县的一些合理化建议(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农民工的调查,培养学生对农民工的正确认识,建立正确的情感2.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让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3.通过讨论并对一些合理化建议的提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及参与治理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二、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三、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电视录像机五、教学方法:比较法、列表分析法、图示法等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课前练习】(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课堂练习)(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①;城市是区域发展的②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③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④来表示;城市化不仅带来了聚落⑤的变化,还带来了⑥方式、⑦方式、⑧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⑨,是⑩的表现。(2).整个19世纪,①洲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20世纪初,②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20世纪中叶以来,③国家民族独立,经济④,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⑤阶段,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出现⑥化,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⑦阶段。(3).①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②化现象,20世纪下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③的趋势,城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④、空旧房增1多、犯罪率⑤、市中心的⑥化等现象,英国的大城市积极调整⑦,发展⑧产业和⑨产业,开发⑩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使大伦敦的人口于1985年开始微弱增长。(4).合理的城市化可以①环境,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②和促进③发展的方向转变,但是,过快的城市化就会使城市④下降,甚至出现⑤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⑥污染问题;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⑦的节能建筑和⑧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⑨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⑩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答案:(1).①城市化、②经济、③城市、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⑤形态、⑥生产方、⑦生活、⑧价值、⑨必然结果、⑩社会进步(2).①欧、②北美、③发展中、④迅速发展、⑤后期成熟、⑥逆城市、⑦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3).①英、②郊区城市、③减少、④增高、⑤升高、⑥空洞、⑦产业结构、⑧高科技、⑨第三、⑩市中心衰落(4).①改善、②生活水平、③社会、④环境质量、⑤大气、⑥噪声、⑦低污染、⑧绿色、⑨城市景观、⑩自然景观二、什么是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2.三个重要指标: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通常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水平,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活动:引导学生读图2.17“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发展”,思考这些变化的结果——城市等级的变化说明城市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