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结合典型事例理解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掌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及党和国家为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文化事业发展采取的各种项政策和措施;感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华道德境界,增强参与意识。2.过程与方法:汇集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形成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体措施的正确认识,自觉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引导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这也是第九课的落脚点,因此本节所学内容在教材中起着重要作用。2.本节课教学重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本节课教学难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教学思路与方法】教师课前提供预习情境材料和相关的探究问题,自主探究,并根据教材探究问题,自主阅读、思考相结合,让学生讨交流,得出正确结论,遵循从具体互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教学过程】第一阶段—--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材料见《课堂新坐标》第90页“知识梳理”(略)和“自主探究”探究1、探究2:探究1材料—--2006年9月1日,真实记录60年前的日本东京国际大审判的影片《东京审判》在全国公映。这部严肃影片,竟然是靠导演到处借债甚至“卖身”才筹集到资金艰辛拍成。对于一个饱受日本侵略之害、被迫成为二战主角的国家来说,这真是一幕讽刺剧。相反,那些市场“卖相”好的垃圾题材,却是从来不缺资金的。一些文化产品虽然水平低,但在炒作之下,却往往能挤占市场,挤占电视频道黄金时段。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问题:1、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什么?2、我们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用心爱心专心探究2材料—--一名随地吐痰的人被居委会大妈抓了个现行,罚款1元,被罚者拿出一张2元钱,大妈没钱找,双方僵持不下。“要不我再吐一口痰算了,别找了。”侯宝林的这段相声,形象地讽刺了中国人爱随地吐痰的毛病。如今在北京,随地吐痰的罚款已经涨到50元,但不少人的这个毛病还没有改。在一项题为“文明差在哪一点”的国人陋习调查结果显示,87%的民众认为“随地吐痰”是中国人身上最普遍存在的陋习,加上乱倒垃圾、不排队、不遵守交通规则,可以算得上是“四大陋习”了。我们郑重提醒国人:别把你的痰吐向全球!问题:1、本材料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什么启示?2、你身上有没有这些陋习?如果有的话,你打算怎么改掉这些陋习?第二阶段----检查预习效果、导入新课。1.查看课堂新坐标“知识梳理”。2.让学生展示对探究材料一问题的解答和分析。第三阶段----教师归纳、分析、点拨、释疑。1、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板书)要点:(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和谐进步、有利于“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板书)。(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板书)。教学难点突破: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第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教材第101页专家点评: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统一、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二步:课堂讨论我国古代思想家管子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荣辱。”有人说这句话正确地揭示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小黑板展示)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点拨:①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仓廪实”“衣食足”确实...